7月14日,消防官兵在巧家县小河镇清理被冲毁的街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新华网云南小河7月14日电(记者伍晓阳、赵大春)记者在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灾区了解到,截至14日下午,小河镇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已致17人死亡,还有28人失踪,43人受伤,其中11人重伤。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河道和街道清理全面开展,伤者在医院接受救治,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启动,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失踪者生还机会渺茫,但搜救仍然是首要任务 14日下午,昭通市政府在小河镇召开新闻发布会,市长王敏正通报了最新灾情统计。除了上述人员伤亡情况以外,这次灾害还造成小河镇部分街道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冲毁房屋16户128间,严重受损房屋84户580间,受灾人数1200余人。
经过2天的紧张搜救,巧家县已搜寻到17名遇难者的遗体,还有28人失踪。救援人员成功地营救了20名生还者,其中多数不同程度受伤。对于其他的失踪人员,王敏正说:“这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应当承认,其他失踪者生还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7月14日,一名摄像记者在巧家县小河镇拍摄受灾现场。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记者在灾区现场看到,受灾严重的小河镇富民街,10多户房屋被泥石流夷为平地,还有数十户房屋严重损坏,有些临街铺面被泥沙和石块淹没了一两米。王敏正分析,部分失踪者可能被掩埋在泥沙之下,很容易窒息死亡;还有失踪者被泥石流冲到了下游牛栏江中,牛栏江的水流非常湍急,有些河段边的山崖无路可走,救援人员无法到达,失踪者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
“尽管失踪者生还可能性很小,但继续搜救仍然是今后几天的首要任务。”王敏正表示,现场仍有1000多名武警、消防官兵和干部群众开展搜救,并开展生命体征探测,确保现场无一遗漏。在牛栏江及金沙江沿线,昭通市已动员沿江5县全力搜救,并请四川省凉山和宜宾相关部门协助工作。
7月14日,消防官兵在巧家县小河镇清理被冲毁的街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昭通市卫生局副局长邵光奎介绍,这次灾害造成的受伤人员中,8名重伤者已被送到巧家县人民医院救治,15名伤势较轻的在小河镇卫生院接受治疗,还有一些伤者在镇卫生院治疗之后已经出院。王敏正表示:“我们对每个重伤者都制定了治疗方案,确保他们得到良好救治,目前伤者都没有生命危险。”
“我们通过集中安置和动员投亲靠友的方式,妥善安置了1200多名受灾群众的临时生活。”王敏正介绍,民政部门已经调拨10吨大米、200顶帐篷、500床棉被和500件衣服运抵灾区,陆续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7月14日,工程机械在巧家县小河镇清理被冲毁的街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记者在小河中学安置点看到,这里集中安置了300多名受灾群众,当地政府在学校食堂为受灾群众开办了临时伙食,民政部门开设了救灾物资发放点,给受灾群众发放矿泉水和方便面。13日晚,几位民警在学校通宵执勤。
“必须妥善安排灾民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地方看病、安全有保障。”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13日在小河镇部署抢险救援工作时强调说。记者14日在灾区看到,小河镇集市上各种店铺和餐馆仍在正常营业,物价保持稳定,灾区供水、供电、通信和交通基本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7月14日,武警昭通支队官兵在巧家县小河镇清理街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全面开展环境消杀,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邵光奎介绍,从14日起,卫生部门的重点工作就转移到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保障上来。卫生防疫方面,昭通市疾控中心已调集消杀药品到小河镇,14日开始全面开展环境消杀;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卫生部门已经对集镇上所有餐馆和公共食堂进行检查,并对店铺和居民户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
记者14日在灾区看到,洪水和泥石流退去后,许多受灾群众纷纷回到自己家里清理有价值的物品,几台挖掘机械在炉房沟和富民街上开展清理工作。卫生防疫人员对抢险救灾指挥部、小河中学安置点等重点区域喷洒了消毒药品。王敏正14日在部署下一步工作时强调:“必须确保灾区没有疫病流行。”
7月14日,挖掘机在巧家县小河镇疏浚河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持续的强降雨天气,造成小河镇上游一些地方出现了地质灾害隐患,我们在上游的村庄安排了专门人员密切监控,发现险情及时预警,严密防范地质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昭通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孙朝孝说。
7月14日,消防官兵沿着河道寻找失踪人员。新华社记者秦晴摄这是7月14日拍摄的洪水过后的小河镇街道。新华社记者秦晴摄这是7月14日拍摄的云南巧家县小河镇被冲毁的街道和商铺。新华社记者秦晴摄7月14日,消防官兵正在清理被毁街道和房屋内的家具物件。新华社记者秦晴摄7月13日,消防官兵正在清理受灾现场。新华社发 (闫科任摄)7月13日,消防官兵正在搜救被困人员。新华社发 (闫科任摄)7月13日晚,消防官兵正在运送救灾帐篷,准备给灾区群众搭建临时居所。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