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铁军 实习生 黄宝龙/报道
昨日,本报在省内媒体中重磅推出了“发千份调查问卷 市民点评长春高中”活动,相关报道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一些学校对排行榜上的排名提出了看法和质疑,百余位读者也打进本报热线电话,热议“长春高中排行榜”。
叫 好
这个排行榜
有参考价值
“你们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搞得非常及时,让我们这些家长有了参考的择校依据,很有实效性。”昨日上午8时许,刚刚看到本报报道的学生家长张先生打进了本报热线电话,对本报市民问卷调查长春高中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张先生表示,此前对长春大多数的高中并不了解,今年他的儿子面临初中升高中,孩子的中考成绩属中上,此前家里的观念是必须上名校,看了本报的相关报道后,全家人一致决定给孩子选择一所办学水平不错的二类高中。张先生提议,这次长春学校排行榜能否在初中和小学范围内开展,这样会给更多的学生家长提供参考。
质 疑
吉大附中凭啥排第二?
对于本报今年首度推出的长春高中排行榜,一些读者也提出了质疑。某高中老师在打进本报热线电话时说:“吉大附中高中部今年刚刚成立首次招生,为何能排进四大名校榜单,这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她认为,吉大附中虽然中考多年取得佳绩,但这不代表该校的高中部一定具备高水准,把一所刚刚成立的高中列入省内名校榜单并且排名靠前,有些不切合实际,因为这所高中办学水准、升学率都有待日后检验,现在评价有些过高。
升学率高为啥排名靠后?
在本排行榜中,长春六中没有进入前十名位置,这所学校有关人士表示,对长春高中打分排名次进行评价的做法无可厚非。此前我省教育部门曾经做过《百校联评》活动,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抽样调查各学校教学水平、办学方式是否让人满意,而长春六中曾在这项调查活动中两次摘得头名。学校这几年的办学成果斐然,一名中考成绩仅550.5分的考生今年高考取得了650分的好成绩,另有21名中考自费生成绩进入重点线,212名自费生成绩进入本科线,他认为评价学校办学好与差应参照学生中考进口、高考出口成绩提高幅度这一重要指标来衡量。
为什么没有我们学校?
“我们学校今年高考25人过重点线,一名学生考进北京大学,这样优秀的高考成绩竟然榜上无名,这也太不公平了!”看到本报推出的市民问卷调查评价长春高中的报道后,长春市第十七中学一位教师在热线电话中声音哽咽地说道。这位多年从事高三年级教学的老师表示,近年来该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赢得了在校学生和家长的称赞,虽然通过中考招收的学生成绩较低,但每年的高考成绩都不错,进入长春高中排行榜不容置疑,排名至少应在本报公布的榜单前十左右。
支 招
评价高中应有三大指标
关注本报推出的市民点评长春高中活动者有很多人来自教育界,从事教育工作20余年的长春某名校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评价一所高中办学好坏、成功与否,应通过学校服务对象是否满意、在校学生三年进步幅度、各层次学生最终出路这三条标准来衡量。
这位校长认为,每一所高中的学生、家长层次都不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这些群体满意是检验学校的重要指标。因为每所高中招收的整体学生成绩起点都不相同,学生在校学习三年进步幅度是根本性指标。以中考分数为例,学生进入高中后高进高出理所应当,高进低出就是教育的失败,真正有内涵、成功的教育是低进高出。此外,高中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路,不应仅仅关注高分高层次群体,中下层次的孩子也都应通过特长培养等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
调查可请社会机构进行
此次本报推出的市民问卷调查长春高中活动在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评议热潮,这其中有赞扬的声音,有质疑的话语,也有上榜学校的不平。对此,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各界对长春高中排行榜的争议是正常的,当下社会进入了价值多元时代,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方对自身价值、自身感觉都有差异,这就决定评价标准的不同,本报调查问卷针对的群体是有效的,评价的结果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从完善方面来讲,他建议今后的调查问卷应再增加一些细节评定,例如将办学特色细化成几类。与此同时,他还建议本报今后的调查活动引进一些大型的社会调查机构,扩到调查范围和群体,这样能够更为全面地得出调查数据和结果。
相 关
网友300热帖
议名校“潜规则”
教育话题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报推出长春高中排行榜的同时也针对目前家长择校现状刊登了《家长掏红包送子女进名校 宁遭“潜规则”也甘心》相关稿件,这则报道经媒体转载后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搜狐网上国内社会新闻网页国内各地网友针对本报相关报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截至昨日下午2时许,网友热帖就达300余条,本报摘选了其中部分内容:
搜狐手机网友:现在从小学就开始了,别说是家长,就连教授学者、官员富人都得低头臣服这种特色,一方面人们大批特批这种现象,一方面前赴后继的走送交。那穷人呢?这种教育的畸形该停止了!
网友惊鸿只一瞥:这明明就是钱校嘛!
网友chunfeng723aa:这种情况太好办了,就看教育局想不想,那就是校长无论重点与非重点大轮换,三年一轮,老师也是如此,完全打乱重点非重点校的师资,就一切OK。这于国于民没有任何危害,受到损失的就是老师学校区分等级的造成的潜规则。同时让每个学校的老师都按绩效评职称,教学水平都不会下降。
网友07ab363b8d5efb67:学校收的这些钱是怎样处理的啊?如果是某个或是个别人占有,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是作为学校的小金库,是否在财务上作为学校的收入,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了?分给学校老师,老师分得部分是否作为奖金,缴了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是否也应该对这些学校进行税收检查啊!
搜狐手机网友:现在的教育是比钱比权比人比势,掏钱二字是贴切了,可是那些农家孩子呢?贫困家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