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一患病大学毕业生和生命赛跑 称要给父母留遗产

来源:重庆晚报
2010年07月15日03:43
陈波
陈波

  贫困的家庭耗尽一切供他上大学,可刚参加工作,他便患了白血病。他该怎样面对父母的期望?他说,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给父母留下更多“遗产”,才能稍微补偿父母为他付出的一切……

  昨天下午,陈波又住进了新桥医院。每隔一个月,他就要按照医生吩咐化疗一次。

  每次,都要花去辛苦借来的10000多元钱,每次化疗回到家,他的头发基本上会掉光。等到头发渐渐长一点起来时,他又得去医院。

  病后一度绝望

  23岁的陈波给任何人的感觉都是,很阳光。

  这灿烂的笑,丝毫让人看不出,他患了白血病。

  陈波是潼南县五桂镇长岭村人,去年6月,从重师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后,他在重庆联诚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任市场拓展员。

  8月24日,在他领到第二次薪水后不久,在他将一个月工资的一大半———800元寄回家让父母请人收谷子后,他被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那一刻,他完全傻了,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第二个想法就是对不起倾其所有供自己上大学的父母和哥哥。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女朋友打电话:“我们分手吧!”他不想连累任何人:“我在电话这头哭,她在电话那头哭。但在我的坚持下,我们还是分开了。”

  陈波不想在金钱上作无谓的牺牲,他决定放弃治疗,在他卷起铺盖准备回家时,公司老总燕宏叫住了他:“你一定要去医院,我已给你联系好了新桥医院。”就这样,在同事们的“绑架”下,公司垫了7000元让他住进新桥医院。

  陈波自述:我的哥哥小学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了,是因为我要读书。我们家很穷,大家都觉得我是家里的希望,现在这个希望已不在了,我对不起他们,甚至不敢告诉他们我病了。住进医院当天,我亲眼看到一个患癌症的男子从14楼跳下自杀,我麻木得没有任何表情。觉得那就是我的明天。我已完全绝望。

  父母让他振作

  8月25日,陈波收到第一笔捐款———公司同事捐的21000元钱。过了几天,他收到了第二笔捐款———大学同学为他捐的10000多元。

  这两笔捐款在陈波心里掀起了一阵涟漪:“我死了,对得起这些钱么?”爱心让他暂时打消了死的念头。

  半个月后,一直照顾他的同事因出差,他不得不给哥哥打电话,告诉家人自己生病的消息。

  哥哥哭着来了,第二天,父亲来了。

  陈波自述:父亲平时话就少,他来了后,看看我,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为我打饭、洗衣服、找护士换药……看着父亲忙碌而有些佝偻的背影, 我突然想通了。父母,就是我必须活下去的理由,而且还要活得更好。很多得重病的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吓死的,所以心态很重要。

  哥哥也是个话少的人。哥哥比他大14岁。他还记得,自从上初中读住读,每个月的生活费就是哥哥给他的,包括大学每月300元生活费,直到大二时他开始勤工俭学自己养活自己;他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老是给自己钱,颇有怨言的嫂子丢下哥哥和一对龙凤胎儿女,再也没回来……

  而为给他凑学费,年迈的父母在家把能养的东西全养了———猪、鸡、鸭、兔,但他们却舍不得吃掉一个鸡蛋,全部要拿来变成学费。

  在医院的父亲什么也不说,却让陈波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如果真像那个跳楼的男子一样,才是真正对不起父母和哥哥。

  “家人为我付出这么多,我又为他们做过什么?”他决定尽自己全力报答他们,而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在有限的时间,挣尽可能多的钱,为父母、为哥哥,为一对侄儿侄女留下一笔“遗产”。就连他的QQ签名栏,也改成“把我能做的做到极限。”

  他要留下“遗产”

  但是,一个患了白血病的人能做什么呢?陈波也迷茫了。

  考虑再三,住了两个月院的陈波决定回家养兔子:“我治病需要钱,兔子繁殖快,一年可以产仔六七窝,每窝数量大。这样,钱就来得快。再说,我是学生物科学的,有基础,一定可以壮大。”

  陈波说,他大学毕业后就想回乡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创业,但父母一直不准,觉得大学毕业还回农村是没出息。这次,他终于有了借口。

  他花200元,从一个养殖户那里买了10只种兔,两个月后,产仔40只,几乎全部存活。他将幼仔留下继续饲养。上个月,他终于卖出第一批产品———获利1000多元:“这样下去,我到今年年底,每月收入就可与在公司上班时持平。”

  目前,陈波养的兔子已达1000多只,他同时养鸭、做家教、但这不是他的目的,而是希望将挣来的钱用来扩大兔场规模。

  “我们开始很反对,一是因为他的病,二是因为觉得养兔不挣钱,三是觉得一个大学生就应该在城里工作。”陈波的母亲王光豪说,他们现在才发现,养兔也能挣钱,也就支持儿子了。

  陈波自述:一开始,我想给父母留点遗产,但现在看来,也许时间不允许我做到那一步。我就想,即便我做不到,也可以为他们包括乡亲们找到一条路子。我走后,他们也可以按这条路挣钱,这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了。我必须和时间赛跑,至少要在活着时,还清父母为我的学业和生病所借的外债。

  (《新闻故事》声音版请关注重庆故事广播《1035故事会》FM103.5)

  首席记者 周立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