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国经济增速首现放缓 “刺激”不会再来第二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6日07:23
  “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已行至中盘。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最新经济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6.4%。6月份“2.9%”的同比涨幅明显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3%,低于一季度的11.9%。中国经济今年首次出现增速放缓现象。

  2.6%是统计幻觉?

  “上半年GDP增长11.1%是非常不错的成绩,超出我之前的预期。”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经济未来不存在二次探底,而是之前回升太强,政府采取了灵活政策来压制通胀势头。

  “这证实了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中国的实际GDP增速在2010年一季度见顶,经济此后进入稳步扩张的阶段。”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如此评论今年中国上半年的宏观数据。与此同时,孙明春认为,CPI和PPI通胀降幅双双超出预期,这会显著减少对通胀的担忧。政府制定的2010年CPI通胀3%的调控目标完成可能性较大。

  鉴于通货膨胀风险降低,巴克莱资本修正此前的政策预期,认为2010年全年无论是存款或贷款的基准利率都不会上调。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彭文生与常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判断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增长的放缓符合政府控制通胀压力和放缓投资至一个更可持续的水平的目标。但是,如果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以支持内需。”

  不过,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看来,“CPI上涨2.6%,似乎比头几个月略有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统计幻觉。”

  7月15日,在清华EMBA名师管理论坛上,李稻葵表示,虽然CPI比前几个月略有下降,但主要是因为去年的情况太特殊。他表示,去年的一二月,中国工业增长速度只有3.8%,而到了三四月突然涨到了8.3%,去年的特殊基数是造成今年第一季度所有经济统计数据同比显得特别好,而第二季度的数据跟同期相比,很自然会出现一定的下滑。

  李稻葵强调,这种统计幻觉在今年下半年还会不断出现,今年下半年如果按季度算的GDP速度降到了9%以下不必奇怪。他分析称,中国去年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今年下半年会逐步到期,这也导致部分经济活动有所放缓,主要表现为工业发展速度放缓较快,新增的固定增产投资项目由去年33%降到目前的25%,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的话,就会由去年的35%降到今年20%左右。

  不确定性加大

  虽然经济增速下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中透露出的潜在问题依然引起人们的担心。

  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逐月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从年初的20.7%回落到6月份的13.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出现回落。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的PMI数据也连续两月出现显著回落,从4月的55.7%回落到6月份的52.1%。

  除此之外,人们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感受最深刻的还有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近27%,跌幅在全球位于前列;房地产市场方面,随着上半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锐减,房地产投资开始出现回落趋势,市场进入观望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也开始发生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范建军认为,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有: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还需时日;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上存在很大困难;各国刺激政策在退出时机选择和具体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现行调控政策加之国际环境有所恶化,两者叠加,造成经济进一步回落可能性较大。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确处在非常敏感的时期,中国经济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不确定性都增加了。”

  无需再行刺激

  “从目前情况看,处理好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难度较此前有所加大,这使得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加大。”张永军表示,这对未来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提出更高要求。

  而出于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以及国内不利因素叠加的担忧,在第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台前,坊间就已经传出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呼声。

  对此,瑞银证券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且人们对于通胀、工资压力及房地产泡沫的担忧依然存在,预计不会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她同时认为,如果经济刺激政策在2011年突然完全“退出”,那么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严重下滑,整体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放缓。因此,政府可能会逐步撤出刺激政策,通过出台“新刺激政策”来使得2011年及以后的建设活动延续下去,但总投入会小于之前的刺激政策。这些投资项目可能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的一部分。

  张永军也认为,中国目前整体情况仍然不错,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都有较大调控空间,不需要急于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即便是下半年经济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他说,一方面,新的刺激政策很可能再度刺激重工业过度发展,给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制造更大障碍;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正在实施中,“宁愿忍受一定的经济低速增长,也不应让调控半途而废”。

  李稻葵则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内需的拉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财政力量的强大和健全,都将是保证中国经济今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四大主要动力。(孙维晨 宋璇 傅光云)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