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赵永乐(河海大学教授) 申学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采访:夏中南(中国人事报记者)
政策亮点 保增幅: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
提比重: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适当调整财政税收政策,提高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
多元化: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
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在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投资优先就能为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夯实根基。而人才投资的优先保证,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的杠杆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河海大学教授赵永乐认为,“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作为《人才规划纲要》重大政策的第一项,体现了财税金融政策在落实人才优先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关投入不能保证,就谈不上人才发展规划问题。”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申学峰介绍,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教育、科技、卫生等与人力资本紧密相关的领域投入不足,影响了人才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并直接影响到企业对科研投入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1%甚至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正是看到投入不足的症结所在,《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这不仅是我国2020年实现人才发展总目标的基本保证,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指导方针中“人才优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认为,“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包括几大亮点。
“实行人才投资优先”的首次提出本身就是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上的一大亮点。申学峰认为,这将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任务,中央和地方财政都面临较大压力。人才相关支出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提出,以及从人才的高度首次对教育、科技、卫生的支出(投入)作出联动规定,都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性的保证,这种人才投资的加大,将推动我国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形成。
人才投资优先还体现了人才集约发展的理念。赵永乐认为,人才投资优先不仅要从规模上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结构中人力资本投资所占比重的增加和投资效益的提高上来保证,这对于社会上长期以来实际存在的“重物不重人”和粗放式的人才发展投入方式是一大突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但此前“第一资源”在国家投资上不仅没有摆在第一的位置,甚至连较为重要的地位也称不上,投资上“重物轻人”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破除“重物轻人”的旧观念,转变财税政策扶持思路,真正树立“人才投资优先”、“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投资新理念,保证人才发展投入的结构和效益,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
强调在财税政策引导下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训与开发投资模式是另一大亮点。《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申学峰认为,人才投资需要庞大的财力做支撑,国家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无疑是必须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才投资不是政府财政一家的事,财政也无力独撑,只有在财政的主导和政策引导下,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推动人才发展规划顺利进行。此次人才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和人才投资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多元化的人才投资模式。一方面,明确提出国家要确保对教育、科技、卫生的投入增幅,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较大幅度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也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人才开发项目。这种多元化人才投资模式,是未来人才投资的政策取向,它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人才发展规划的健康、有序施行。 (来源:《中国人事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