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图表 制图 董春洁 |
本报讯 (记者 江跃中)昨天,历时2年编制的上海开埠以来面积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外滩地区整体规划成果——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蓝图“出炉”。黄浦区区长周伟在下午召开的“外滩金融集聚带规划”研讨会上宣布,将用10年时间建成外滩金融集聚带。
外滩将现新天际轮廓线
记者在《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中了解到,外滩金融集聚带区域范围北起苏州河南岸,南至陆家浜路-外马路(世博园),西至河南中路-河南南路-人民路、中华路、桑园街。占地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滨江岸线长约4.8公里。
《建设规划》主要从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服务配套、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文化内涵传承等六大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并就老大楼利用、次新楼改造、重点地块开发建设三个研究专题展开重点深化。
“在布局上,以外滩滨江为轴,从北到南,依次呈现为北段老外滩品牌提升段,中段功能示范段和南外滩商务拓展段。”黄浦区规土局局长徐健介绍说,根据不同的地段定位,结合外滩的历史风貌,未来在南外滩,将新建高180米的双子塔楼,以及集金融、商业、酒店等多元功能在内的建筑群;而在复兴地块、南浦地块和沿江一线的其他区域,延续老外滩的建筑格局,新建楼都限高60到80米。整个外滩金融集聚带,新增商办面积达230万平方米。老大楼、次新楼、新建商务楼总计可提供440万平方米的多样化商务空间。
169幢老大楼确定保留
根据规划,外滩金融集聚带的产业功能将是集中打造三大中心,即“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集聚功能性机构、资产运营、资产管理机构、专业咨询机构、金融文化机构、航运和金融互动机构等五大类机构。
老外滩地区将在现有的城市路网基础上,设计小型广场实现人形步道和楼宇的接壤;南外滩地区则将连通地下空间、轨交站口和商务楼,楼宇之间还将形成空中连廊。滨江和腹地之间建成立体化的交通步行网络,整个外滩地区的交通出行将更便捷和舒适。
外滩地区有很多老大楼,金融集聚带内现共明确保留169幢老大楼,其中100幢为优秀历史建筑。针对老大楼现状使用中存在的外观陈旧、缺乏养护;现状功能设置不当;配套设施不足;多种搭建破坏立面;缺乏绿化景观环境等问题,主要采取保留、修缮和整修等方式,采用内外修缮、整修相结合、功能调整与置换等措施,对老大楼实施保护与更新利用,使老大楼成为区位优越、品质高尚、文脉深厚、设施便利的精品商务载体和特色商务空间,成为树立金融集聚带的形象标志和支持金融产业的重要硬环境。
规划建议近期先行更新利用35幢老大楼,总量约为26万平方米,约占老大楼总量的22.6%。
目前,外滩金融集聚带已经集聚了包括两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在内的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90多家,全国性的上海清算所也已在此落户。将来,外滩金融集聚带将与陆家嘴错位互补、协同发展,成为上海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和金融专业服务三大中心集聚区。
外滩金融集聚带四大重点项目
■ 8-1地块 东至中山东二路、南至东门路、西至人民路、北至龙潭路,总用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总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为典范,以挺拔矗立的双子塔楼为统领,构筑独特醒目的地区标志。
■ 13、15地块 东至中山南路、南至东江阴路、西至南仓街、北至王家码头路,总用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集商务、金融、商业、酒店多元功能,形成现代时尚、充满活力的都市综合体。采取一心一轴的空间设计,绿轴可遥望浦江对岸;高层塔楼围合中心绿地布局;以二层环形架空平台连通建筑裙房,放射状架空人行连廊联系滨江区域,下沉式广场沟通地下空间。
■ 复兴地块 东至黄浦江岸线、南至董家渡路、西至中山南路、北至白渡路,总用地面积约9.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总面积约16.9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将成为一个以历史建筑改造利用为特色、以码头文化为主题、以公共活动为核心,集创意办公、会议会展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商务区。
■ 南浦地块 东至外马路、南至油车码头街、西至中山南路、北至会馆码头街,总用地面积约7.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总面积约为19.3万平方米。形成以总部花园办公为核心的生态商务办公园区,拥有多层次的景观系统、亲水开放空间以及绿色生态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