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7月15日晚7点,在紫金矿业位于上杭的总部——紫金大厦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21世纪》:你如何看紫金矿业此次事故?
陈景河:紫金矿业这几年作为中国的一个环保品牌,可以说一夜之间就坍塌了。损害最大的就是一个品牌的形象。而且这个也不是短时间三五年能够恢复的。
《21世纪》:刚才你说紫金矿业重视环保,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次事故?
陈景河:还是重生产、轻环保。我们的环保设施,没像生产系统做得那么正规,这是很大的一个欠缺,也为事故发生埋下了一些隐患。
《21世纪》:谁为此次事故负责呢?
陈景河:对这个事故,我们应该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点我们不回避。从经济上来说,该需要我们补偿的,我们肯定会做。
《21世纪》:公司是否能平稳渡过这次危机?
陈景河:这次事故有影响但不会很大。公司自我的调节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个团队不会垮,这个团队不是共富贵不能共患难。
《21世纪》:事故对居民的影响如何?
陈景河:在供水上没有什么问题。它出现的后果主要就是对下游养殖。作为农民,他为了生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他们真的是非常大的歉意。
《21世纪》:事故由地下水的暴涨引发,这个工程对地下水的考虑是否有缺陷呢?
陈景河:原来就没有预料到会有那么多的地下水,其实要解决那个问题并不难,工程都能解决,也就是几个亿。现在看会很清楚了,但是这个教训就太深刻了,太晚了。
《21世纪》:外界质疑你们与当地环保部门的关系过于亲密?
陈景河:媒体上好像说,环保部门要跟我们合伙穿一条裤子,对我们监管不严,绝对不是这么回事,现在盯得很紧很紧的。
《21世纪》:郑锦兴在获任监事辞去公务员后,他为什么还能够回去做副县长?
陈景河:当监事就得辞掉公务员的资格,他任期满了之后,可以留下来,也可以做其它工作,后来政府要他回去。这些都符合法律规定的。
《21世纪》:外界怀疑你拿公司股票来拉近政府的关系,比如出售股票给原监事郑锦兴。
陈景河:那是我卖给他的,我个人卖给他的。那当时九块钱卖给他,他现在不是亏掉了。
《21世纪》:此次事故7月3日发生,为什么到12日才报?
陈景河: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政府负责。这事后来就是政府主导了,就是围墙外面的事情了。
《21世纪》:紫金矿业快速发展是不是引起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陈景河:发展比较快的话,在基础管理方面就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些方面就相对粗化一点。
危险的扩张:紫金矿业环保顽疾调查
7月15日,从下午就传言要召开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新闻发布会,直到23点45分左右才突然召开。
出席发布会的有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梁八生、上杭县公安局政委温松兴以及一位环保部联合调查组代表,记者看到紫金矿业负责环保事务的高管亦现身会场,但只是在台下听取信息。
梁八生在发布会上称,“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温松兴在会上宣布,上杭县司法机关将对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渗漏事故进行立案侦查。同时,发布会还宣布对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副厂长以及环保车间主任等3人刑事拘留。本报记者了解,林文贤等3人已于当天上午被带走。
另外,温松兴还透露,鉴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严重性,上杭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已经引咎辞职,上杭县经贸局局长黄仲华已停职检查。
实际上,紫金矿业酿成此次重大污染事件并非“一日之功”。本报记者从当晚发布会获得的新闻通稿中得知,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就已发现紫金矿业湿法厂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并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仍未整改到位。
而从国家环保部数次通报可知,紫金矿业屡次出现在环保整治名单中,但并没有引起紫金矿业的高度重视。
7月15日,一直备受媒体质疑未露面的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终于出现在了紫金矿业上杭总部——紫金大厦12层,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对股民、渔民及其它受影响的人表示非常深的歉意。”陈景河说,环境污染事件原本可以避免,“也就是几个亿的投资,但太晚了”。
湿法厂污染事件回放:人为打通排洪洞
“暴风雨”来自7月12日,紫金矿业(02899.HK;601899.SH)在事先并无信息披露的情况下,A股和H股突然停牌。当天晚上,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停牌缘起一项重大污染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7月3日发生渗漏,导致约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排入闽西最大河流之一的汀江。紫金矿业执行总裁罗映南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内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疑似发生渗漏。得到汇报后,公司派人检查,但当时既无法判断渗漏的具体数量,也无法判断渗漏的原因。
紫金矿业还称,事故发生后,公司展开了抢救,不过,由于流量太大,近两百号人在汹涌的污水中几无计可施,“当时只能用沙袋堵,但放一个冲走一个”。
尽管如此,罗映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说:“最初只是以为发生了局部渗漏。”这种侥幸心理使得紫金矿业面对污染可能发生的事态扩张,并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事态的发展显然也超过了紫金矿业的预计。“3日晚,县环保局接到当地汀江沿岸养鱼户报告,说养殖的鱼出现异常死亡。当晚9时,县环保局顺流追查至紫金矿业公司,发现了渗漏事故,并判断事故严重,于是向上杭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汇报。”上杭县副县长蓝富雁在接受采访时说。
根据紫金矿业的表述,至2010 年7月4日14:30分,污水渗漏事件得到了控制。上杭县政府7月12日发布的信息也称,到7月8日,“汀江各取水点水样PH值大部分已回升到6~7.22之间,铜离子含量全部符合国家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不过,流入汀江的污水已致使下游网箱鱼死亡,给沿岸渔民带来严重损失。据本报记者调查,周围水市场生意受到影响,相当多的市民不敢吃鱼,甚至有酒店拒绝提供鱼类菜。
新华社随后的报道表示,此次重大污染事故,造成汀江流域和位于永定县境内的棉花滩库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死鱼和鱼中毒浮起现象。初步统计,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
7月15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还透露了污染事故更深层的内幕:事件原因之一“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在此前的7月12日,紫金矿业所在的上杭县政府已召开了第一次发布会,对污染事故进行了通报,并表示已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了污染扩大化,同时勒令紫金山铜矿停产整改。
但此举并没有停止坊间关于紫金矿业及相关监管方的质疑和争议。
其中,紫金矿业迟迟未发布污染信息,是最受争议的地方之一。
按照紫金矿业的公告,污染事件发生在7月3日,到直到9天后的7月12日,作为上市公司的紫金矿业才发布公告。
关于9天的“时间差”,罗映南解释说,公司“想在发布公告前对社会和股民有一个负责任的表达,并集中精力先处理事故”。
而稍早之前,紫金矿业曾表态说,未及时发布污染事件情况,是为了配合地方政府维稳。
7月15日,罗映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表态改了口:“信息披露上,我们肯定错了,应该及时发布。”
边整改边出事:污染隐患去年9月已发现
事实上,虽然趸拥中国最大黄金企业和第二大铜生产企业的称号,紫金矿业这一明星一直不缺少环保“黑账”。
2010年5月14日,国家环保部颁发了环办[2010]67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针对11家问题公司予以过通报批评,紫金矿业亦赫然在列。
其中,在环保部下发的该文件里提到,紫金矿业下的紫金山金铜矿中,“下田寮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2010年4月25日,紫金矿业一处回水系统发生泄漏,引起当地居民坚决取缔该矿的强烈呼吁。
1999年,山洪冲垮了紫金矿业拦截废矿渣的大坝,带有氰化钠残留液的矿渣呼啸而下,冲毁了当地农民的庄稼,引起了农民与紫金矿业驻村赔付人员的激烈冲突。
……
实际上,发迹于上世纪90年代的紫金矿业,2003年在香港上市后,一直谋划回归A股市场。2008年,紫金矿业刚折回内地股市就遭遇了“环保坎”。
根据环保部信息,2008年,环保总局首次发布对37家上市公司的环保审查结果,对其中10家不予通过或暂缓通过上市核查,紫金矿业就是其中一家。当时,紫金矿业新收购的湖南衡阳尚卿矿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环保基础较差,曾存在环保问题,为此被环保总局卡住,被要求整改。紫金矿业将这5家公司停产整顿,并补办了环保手续,同时承诺进行整改,最终才得以上市。
但两年后2010年5月,当环保部核查时,紫金矿业当时的承诺宛如一纸空文,并未完成所有的整改。
针对环保部5月份的通报,陈景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企业的环保标准在行业内一直处于上等水平,这次被通报批评我很意外。”
紫金矿业副总裁李四德当时接受本报采访时还称,污水处理系统停运是因为没有污水需要处理,“在被处理前已经被循环利用了”,“环保法规对于无污可排而停用污水处理系统没有明文规定”。
比辩解更严重的是,这一系列环保事故,并未引起紫金矿业实质性的警醒。
针对1999年的溃坝事故,陈景河表示,“主要是山洪引起的,是自然灾害”。陈还强调,相关政府部门以“自然灾害”的说法进行了认定。
不过,一位了解紫金矿业的环保人士告诉记者,溃坝发生后,紫金矿业发现过去的清污分离系统存在问题,紫金矿业为了防止地表水进入生产系统,即“挡着”,这种处理方式在降水量过大的情况,可能无法及时处理生产系统里的地表水,进而再次引发类似溃坝的事故。
而据上杭县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紫金矿业湿法厂污染事件早有先兆,但紫金矿业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梁八生透露,早在2009年9月,相关部门便检查发现,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排洪洞存在隐患,并要求整改,但直至此次严重事件发生,仍未得到修缮。
国家环保部调查组则认定,紫金矿业铜矿湿法厂污水监测设备早已损坏,但该厂并未及时发现,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而在更早的今年6月,《新世纪周刊》报道称,高考前不久,上杭县20多所中学收到了当地教育局发出的一则临时紧急通知: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要随意吃鱼。
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原因是紫金矿业大量含有重金属物质的渗漏液流入汀江,造成大量鱼类死亡。不过紫金矿业相关负责人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那一次死鱼事故与该企业无直接关系,“当地老百姓养鱼,下大雨将鱼塘里的鱼冲到旁边的沟里面,然后有人发现沟里有鱼,就将其毒死的鱼拿回去卖。但是还有一些被毒死的鱼沉在水底没捞起来,又被人发现,就传说紫金矿业有问题,但其实没关系”。
“资源为王”失却的环保意识:融资、收购或受阻
7月12日上杭县政府发布的公告称,其获知事故发生后,“立即向紫金矿业发出通知,责令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母公司)立即停产整改”。
罗映南称,被停产的湿法厂每年约1.3万吨铜产能,下半年湿法厂要恢复生产的可能性不大。湿法厂停产的损失可以预估。但由于事故的应急处理以及下游处理还没有结束,因此还没办法估计总的损失。
据湿法厂厂长助理张耀珉透露,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本身产值并不大,年利润在1亿元左右,“停产对紫金矿业应无太大影响”,但由于其上游铜矿采选,以及相邻的金矿的采选均受波及,因此对紫金矿业“可能会有较大影响”。
除了表观的损失情况,目前还没有机构对紫金矿业此次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不过陈景河似乎已经意识到,其近年来赖以高度发展的资源扩张,阴霾已来。
陈景河说,环保原是紫金矿业的助推器和“品牌”,但现在这个品牌“一夜坍塌”。因此,此次事故可能引发的更大风险是未来包括市场融资、收购资源等行动计划的受阻。
近年来,紫金矿业一直在资源并购上风驰电掣。
仅就最近的收购项目来看:2009年11月,紫金矿业宣布斥资近34亿元要约收购澳洲矿企Indophil,Indophil主要在亚太地区探索金矿和铜矿,拥有菲律宾Tampakan铜金项目37.5%的股份。有分析人士称,如收购成功,紫金矿业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黄金上市公司,并且铜储量可抗衡江西铜业,成为我国铜矿双雄。
2010年3月15日,紫金矿业将向主要股东新华都实业集团间接持有的新疆咯纳斯增资4887万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紫金矿业将拥有新疆咯纳斯约25.234%的权益。
此外,据福建省上杭县相关部门还曾经透露,紫金矿业集团和贵州瓮福集团将共同投资15.5亿元开发20万吨磷酸项目,该项目是20万吨铜冶炼的配套项目,拟于今年6月动工,2011年年底投产。
陈景河说:“环保优势一直是紫金矿业快速扩张的重要支撑。”现在,紫金矿业的金字招牌没了。
就在深陷环保污染事件的同时,紫金矿业已经“收获”一个“坏消息”。紫金矿业(02899.HK)7月12日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金蕴矿业要约收购Indophil股权的期限于墨尔本时间7月9日下午7时届满,“有关合同已无效”。但公告无内容显示收购终止与污染事件有关。
不过,紫金矿业执行董事、副总裁黄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故造成的紫金矿业的企业形象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海内外项目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信息显示,黄晓东负责紫金矿业海外业务并长驻香港。他说:“总体上,国外的矿山环保要求比国内更高更严格。”
陈景河还坦言,在过去紫金矿业的发展速度有些过快,相对于比较完善的生产措施,配套的环保措施没有及时跟上来,“基层环保工作相对薄弱”。尤其是紫金矿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环保系统的建设落后于生产系统的建设,公司对此类事故(环保事故)认识不够,“现在想得很透也很清楚,但太晚了”。
据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国内企业的环保系统,一方面标准比较低,另外,建设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也间接降低了环保系统的标准。事实上,紫金矿业亦可能存在环保系统的建设问题,环保部联合调查组的报告就指出要依法追究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责任。
陈景河称,以后会“全面提高企业环保标准,不仅是要结果达标,建设过程也要完全标准化”。相对于过去的发展速度,“以后会更稳一点”。
陈景河还透露,在湿法厂事故发生前,紫金矿业就计划投入2.6亿对包括湿法厂在内的紫金山金铜矿环保系统进行封闭整改。
另外,紫金矿业在端午节前已决定兴建新的污水坝,但上述改善防洪能力的措施未能在湿法厂污水事故发生前投入建成使用。
陈景河说,上述项目完工后,公司“防洪能力等会有大幅度提高”。
环保利剑再舞:紫金矿业并非孤例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并不是惟一面临环保问题的企业。
7月6日,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称,2010年3月至5月,环境保护部对河北、辽宁、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14个省(自治区)53个地市的461家制浆造纸企业污染状况进行了督查。结果显示,461家企业中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约占21%,312家正常生产的企业超标率约为20%。
这是环保部最新的一次环保问题企业公告,共有9家环境违法问题突出,被挂牌督办。
此前5月份发布的环保通报批评名单中,国电电力、宝钢股份、青岛啤酒、江西铜业、中国建材、燕京啤酒、中材股份、中国神华、五矿发展、中国石油等知名上市企业赫然在列。
而在2009年,环保部也曾通报了多家企业存在环保问题,其中不乏央企和知名企业。甚至有的企业因同样的环保问题被反复通报。
环保部分析指出,这些环保问题既存在政府监管不力、司法机关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刻意保护的问题,也存在企业不重视、不整改的情况。
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张远忠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企业环保的违法成本低是环保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张还建议,由于民事赔偿制裁力度不够,希望能用刑法加以配合。
据本报记者了解,为了加大环保整治力度,环保部此前已经宣布将对环保不达标企业停止信贷等措施。
另外,7月13日,环保部还下发了针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最新文件。这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环保部门须督促辖区内上市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
除推出上市公司环境年报制度外,环保部还将建立上市环保核查公告制度,每季度公开通过部、省环保核查的企业名单,每年公布环保后督查结果。各省级环保部门须在每季度第一个月份的15日前将上一季度本省直接出具核查意见的情况报告环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