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江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之路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18日10:02
  新华网南京7月18日电(记者李灿、孙彬、陈刚)不少人担忧,鱼米之乡江苏,因为工业化、城市化而挤压农业空间,影响粮食安全。“我们下决心彻底消除这种担忧,让农业成为"可控产业"!”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对记者说。

  三夏时节,记者在江苏看到,由于推行指标控制、工作控制、效果控制,江苏对农业的控制力不断增强,显示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广阔前景。这个省的粮食已连续六年增产,今年夏粮又增产0.9亿斤。

  指标控制——把地方干部和农业绑在一起

  记者在江苏农村采访时,对地方干部抓农业的精细程度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据抽样调查,去年全县小麦每亩38.9万穗,每穗29.7粒,今年预计每亩38.5万穗,每穗30.2粒,千粒重40.5克,呈现穗数低、粒数增的特点,产量持平略增。”夏收前,在江苏沛县张寨镇的“江苏省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沛县农林局局长黄广杰对记者说。 麦田边的标识牌上注明,这个示范片由徐州市分管副市长漆冠山担任行政总指挥,徐州市和沛县各级分管干部为成员,产量目标是每亩500公斤。

  这是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业发展指标控制体系的缩影。黄莉新告诉记者:“抓住了干部就成功了一大半。” 根据现代农业内涵和江苏实际,江苏制定了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把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比重、农民收入等作为政绩考核核心指标,并通过监测评价和适当公布,把地方干部有效地绑在了农业这辆“战车”上。

  “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是《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六大指标。细分的小项则包括粮食亩产、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等21项。这一指标体系还详细确定了各小项的考核权重、详细的2020年目标值及具体考核单位。

  “根据这个指标体系,我们县对15个乡镇进行综合排名,前几名给予5万元到10万元的奖励,最后一名在全县大会上要表态发言。”沛县副县长巩伟说,在沛县的指标考核体系中,现代高效农业占40分,农业招商、新农村建设、农合组织发展等分别占20分。

  有针对性的指标考核让一些农业“后进镇”进步神速。沛县张寨镇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周边乡镇,2008年,沛县提出“突破张寨”的口号,县分管领导每月到镇上召开现场调度会,镇里每周召开农业专题调度会。2009年,全镇新扩设施农业面积1200亩,并引进多家涉农企业,综合排名一举从全县倒数第一上升到第六位。

  县长冯兴振说,地处微山湖畔的沛县,宜种水稻,水稻单产是玉米的两倍。围绕考核体系,他们把水稻面积由2004年的31万亩增加到57万亩,同时减少玉米种植。此举不仅保证了粮食生产,还腾出大量土地种植大棚蔬菜,养殖肉鸭,形成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特色产业,成为全省农业的一面旗帜。

  工作控制——从“靠天吃饭”到“靠设施吃饭”

  大量具体、量化、细化的工作,是增加江苏农业可控性的必要条件。高标准的农田水利、高效设施农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正在推动江苏农业发展由依赖自然条件向可控的设施农业转变。

  “过去是"雨天涝、晴天旱",现在是"要水一声喊、不要水关闸板"。”在处于里下河洼地的高邮市卸甲镇周庄村的大片麦田边,村主任许玉明告诉记者,前年用水泥铺设了直达农田的水渠,每一田块可以通过一块闸板控制供水。在村北新改进的灌排站,灌排流量达到1.5立方米/秒,既可防洪又能灌溉。

  据高邮市水务局副局长顾宏介绍,高邮市近年已改善灌区面积25万多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至0.57,年增产粮食1000万公斤以上。上述的“工程性控制面积”在高邮市已有12万亩,占全部耕地的10%。

  黄莉新说,江苏近三年投入88亿元财政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耕地质量建设。到2009年底,全省可控灌溉面积占耕地比重已达80%,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重超过35%,今年还将建设150万亩。 高效设施农业是江苏“控制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在海门市德胜镇李彬村,葡萄、青毛豆和中药材贝母的套夹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亩收益超过1.5万元。海门市农林局局长李学平告诉记者,去年全市亩产值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农田达56.8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3%,亩产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占比超过两成。

  在常熟市董浜镇的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农户高峰租种了集体统一建设的蔬菜大棚45亩,净收入达到每亩8000元。而整个示范区现有面积达1.6万亩,涉及6个行政村。今年镇上还预算投入1150多万元提升示范区现代化水平。江苏全省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全省各类农业园区已发展到1700多个。

  黄莉新说,江苏去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87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1万亩,总面积分别超过2400万亩和560万亩。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数倍或数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

  效果控制——各种措施“盯牢”田间地头

  只有“盯牢”田间地头,农业的最终成效才有保障。江苏涉农干部将此称为“效果控制”。

  海门市德胜镇李彬村村民高和兵去年通过葡萄等作物的间套夹种,并得到当地农技人员和合作社的帮扶,其3亩地收入达6万元,今年又通过土地流转扩种了5亩。

  村支书王元南告诉记者,间套夹种等高效新型的农业生产方法主要由政府牵头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据海门市农林局介绍,海门通过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近3年先后推广新品种60个、新技术20项、高效立体间套作种植模式30种,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气象预警也是“效果控制”的重要一环。沛县气象局副局长姜仁民介绍,沛县去年人工增雨5次。每个村都有气象信息员,每个镇、村和大棚集中区均建立了气象预警显示屏、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大喇叭,可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农民,实现了分区预警。 黄莉新说,江苏人均耕地不足1亩,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必须依靠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江苏省近年来大力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组织34家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38个县市区挂钩对接,选派1055名科技特派员进驻进行科技指导。每年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职业技术培训30万人、创业培训10万人。

  武进水稻研究所所长徐晓杰告诉记者,该研究所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有4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亿亩次,每亩增产稻谷120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90亿元。

  2009年,耕地面积为全国第十位的江苏省粮食总产达646亿斤,实现连续六年增产,跃居全国第四位。农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

  麦香尚未消散,稻苗又绿江苏。挟夏粮连续7年增产之势,江苏省下决心再夺秋粮丰收。全省3355万亩水稻已栽插完毕,比上年多出5万亩。全部水稻面积的80%实行了测土配方施肥,50%以上的面积推广了精准定量栽培技术。大江南北,一系列资金扶持和技术推广活动,正按照周密的计划有序展开。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