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18日电 题:世博外交大舞台 展馆公众成主角
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
热热闹闹,人气极旺的上海世博会,日程过半。不仅超过2800万人次的参观者已入园参观,而且世界各国政要纷至沓来,在面积仅5平方公里多的世博园里上演了一幕幕“世博外交”的大戏。
在这一系列的“世博外交”中,除了传统外交之外,小小世博园里更为突出的是展馆之间展开“馆际交流”,还有各国家馆为招揽参观者而竞相亮出“公众外交”,在世博会上被津津乐道,传为佳话。
“馆际交流”火热 在地理上,北京与巴塞罗那相去甚远,但在世博园里,它们却成了门对门的咫尺近邻。而且,先后举办过奥运会的这两个城市,因为一个传奇人物——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而结缘:17日,上海世博园里“门对门”的北京国奥村案例馆和西班牙巴塞罗那案例馆,联合纪念萨马兰奇诞辰90周年。
当日,西班牙巴塞罗那馆馆长伊莎来到国奥村案例馆,以中国传统折纸艺术叠出一只红色的纸鹤,将其挂在国奥村案例馆的“祝福树”下,给萨翁带去深深思念。而国奥村案例馆则特意制作了一幅萨马兰奇剪纸肖像画,赠予巴塞罗那案例馆。
“馆际交流”,时下在世博园里日趋火热,成为一道独特的世博风景。
每当夜幕降临,世博园B片区的泰国馆和澳大利亚馆前便热闹非凡,这两个“邻居”各自派出能歌善舞的工作人员,拿着话筒现场对唱中文歌,你一曲《《桃花朵朵开》,我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你一句“我们有电影!我们有袋鼠!”,我一语“我们有机器人,有大鲨鱼,大家快来!”……此情此景,与其说是两馆摆擂台PK,还不如说是双方以“友善的交流”招揽参观者,的确也增添了不少人气。
古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世博园区里,分处黄浦江东西两岸的丹麦馆与中国民企联合馆却开始展开了跨国的“东西联动”。双方达成协议,即凡是中国民企馆的VIP客人,或持有该馆特别印章的100位参观者,均可走丹麦馆绿色通道。这是世博园里“馆际交流”的又一新方式。
“公众外交”流行 世博俨然就是一个外交大舞台。因此,把世博和公众外交连起来,成为当下上海世博会引起学界热议的一个流行话题。
如今,在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本届上海世博会上,世界丰富多样的人类文明、进步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正是文明之间对话的生动写照。参展各国不仅在展馆建设、布置上呈现世界文明的共生、交融,而且千方百计招揽参观者,在世博舞台上尽展公众外交的风采。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这些中国的友好邻邦,就不约而同在世博展馆中展示浓郁的“中国元素”,展现了他们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源远流长。现在,新加坡特意将其年度盛事“新加坡美食节”搬到了世博园新加坡馆,精心挑选了咖喱鸡、福建面线、炸虾卷、芋泥、炒萝卜糕、炸云吞等特色美食,让更多的参观者品尝狮城糅合了东南亚异域风味的中华美食。
非洲联合馆以编辫子、石雕等极具非洲风情的手工艺现场展示,每天迎来约十万名参观者;立陶宛馆特意举办600年前格林瓦得之役的战斗表演,让游客深入体验中古时期的骑士精神;文莱上演精彩的婚礼表演秀,以传统的纯手工结婚礼服,独特风情的传统歌舞表演,让参观者大开眼界,感受了充满异国情调的甜蜜婚礼;德国馆推出高难度的杂技表演,缓解参观者排队等候的乏闷……
在一些国家馆日活动中,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不是现任国家领导人、前任领导人“站台”,就是演艺界知名明星或乐队现场助兴。各国巧妙运用他们的软实力,娴熟运用世博舞台向中国人展开公众外交,或当场吆喝中国游客前往旅游,或招揽中国客商前往投资。这也算是精彩世博呈现给我们的精彩一面吧。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