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晓宇本报通讯员谭超万天兵
“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情地爱上了部队。”让阎肃立志当兵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
1952年,阎肃是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一名没穿军装的宣传员,随部队到朝鲜慰问参战官兵。“当时最让我揪心的,是生死就在一瞬间。”阎肃说。
有时候,他们头一天看到的还是一张张年轻生动的脸,围着演出队说说笑笑。可第二天看到的,却是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一具具尸体。
一次,他们去阵地演出,翻过一座山时,阎肃一下子惊呆了。山冈上,墓碑一座连着一座,一片连着一片,所有的墓碑都朝着祖国的方向。阎肃在这些墓碑前站了好久。
“这些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兄弟,许多人年龄和自己差不多,他们为了祖国连命都可以舍得!”
阎肃说,当时那种心灵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
就在那一刻,阎肃在心底作出了一个一生无悔的抉择:我要当兵去!从朝鲜战场回来后,艺术工作队归属部队,留一部分人在地方工作,阎肃强烈要求入伍,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的事业追求与民族危亡、祖国命运血脉相融,开始了他“人民歌者”的人生旅途。
业余时间忙创作歌词处女作发表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阎肃成为西南军区文工团的一员。
“当时,爸爸的工作体现着"一专、三会、八能"。”阎肃的儿子阎宇说,阎肃在当演员的同时,又当舞台监督,还管拉大幕和催场。
阎肃说当时最麻烦的是还兼管台上几盏气灯,“气灯烧的是石棉丝,特别容易断,弄不好全场就黑了,所以老得小心拖着它,可费劲了。”
1955年,阎肃调入空政文工团。此后,他开始慢慢往文学创作方面发展。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阅读和看戏。他对各种形式的戏剧、曲艺都认真学习,广泛涉猎。
>>下转第二版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