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新疆文化事业在保护传承中实现开拓创新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19日12:47
  “新疆的歌舞惹人醉呀!”在上海世博会上,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赞不绝口。

  在前一段举办的央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中,深藏山野的新疆萨吾尔登艺术登上了舞台,艺术家们赞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5月18日,新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艺汇演徐徐落幕。半个月里,新疆14个地州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的25台优秀剧目,让人们领略到了新疆的文化魅力。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瑰宝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多元文化交织,成为一个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较大成果。

  木卡姆,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一直是在师徒间口传心授,加之体系庞大、词意深奥、曲牌绵长,完整地背下来非常困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已濒临灭绝。当时整个新疆只有英吉沙县乌恰乡70多岁的艺人吐尔迪能完整地唱完十二木卡姆。

  为了抢救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音乐家们找到吐尔迪老人,用老式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花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1960年,《十二木卡姆乐谱总集》出版,这是历史上以曲谱形式将十二木卡姆记录下来的第一个版本。由此,拉开了十二木卡姆从口头传承到文本传承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新疆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

  2005年11月,“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木卡姆保护,只是新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被誉为维吾尔古典百科知识的《福乐智慧》、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和研究,为新疆民族文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流传上千年的《玛纳斯》,目前已收集了近80位老艺人的唱本资料约100万行;投入巨资出版了演艺大师居素甫·玛玛依唱本8部23万多行的《玛纳斯》柯尔克孜文版18卷。在新疆地区收集到的三大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的民间口传文本,更是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疆已建立起自治区、地(州、市)、县(区、市)、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四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网络,全疆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构72个,每年投入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费近2000万元,使“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塔吉克族鹰舞”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有效保护。

  新疆刚刚结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非遗”普查,全疆共有3000多项非遗资源项目,95%为少数民族项目。这无疑表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

  多元一体文化放射璀璨光芒

  5月的喀什,经历了300多年历史风雨洗礼的“香妃墓”,在参天林木掩映下,清幽宜人。慕名而至的游客们欣慰地发现,“香妃墓”主建筑旁的几处境况不佳的附属建筑,正在悄然进行修缮维护。“香妃墓”的修缮工程,在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之列,共投资2100多万元。同时启动的新疆最大清真寺——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修缮工程,也统一由国家拨付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完成,整个工程费用1100万元。

  自2009年起启动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文化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性大遗址文物保护示范工程。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办公室主任梁涛告诉记者:国家已经投入3.5亿多元,对丝绸之路新疆段的21处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

  目前,已经有一批重点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保护一期工程、台藏塔遗址保护工程、克孜尔石窟安防工程等多项工程已经完工;交河故城防洪坝工程、柏孜克里克石窟防洪工程也通过了验收。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阶段调查中,新疆新发现文物点近7000处,是过去全疆文物总量的两倍多。

  神秘的丝路文明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文化大使”,新疆文物走出国门的每一次亮相都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最好诠释。3月28日,《丝路奥秘——新疆文物大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宝尔博物馆隆重开展。楼兰、阿斯塔那、尼雅、小河等遗址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干尸、丝织品、各种文书、金银器等珍贵文物,反映了东西方文明在古丝路相互交流融合的盛况,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历史进程。

  有媒体称,这次文物展览无疑会使美国民众真正了解中国新疆历史、中国新疆古代文明和新疆文化。

  文化精品战略初见成效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是为了打造今天的文化精品。近年来,新疆的文化艺术事业正以令人欣喜的姿态迈上新高度。

  大型民族歌舞《洒满阳光的新疆》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一举捧回了13个奖项。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对“红色经典”进行重新演绎,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初选剧目。2009年1月,历经4年打造的大型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正式上演,截至今年5月16日,共演出100场,观众达7万余人次。

  5月的“春满天山”文艺汇演,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舞台艺术成果的全面展示和检阅。汇演期间,几乎场场座无虚席,有些剧目甚至“一票难求”。

  歌舞剧《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团的经典剧目,曾在北京引起极大轰动。在这次全疆文艺汇演中,同样好评如潮。

  新疆是文化资源大省,但不是文化产业大省。经济欠发达,不熟悉文化市场的运作,有些花巨资打造的优秀剧目,只能在家门口风光。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是新疆文化人苦苦求解的难题。

  借新疆文艺汇演之机,新疆文化人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他们请来全国43家演出经纪机构负责人,在演出同时举办“新疆舞台艺术产品全国推介洽谈会”,向文化艺术市场投石问路。

  洽谈会上传来喜讯:8项舞台精品欲登全国大舞台,《木卡姆的春天》将走向世界舞台。

  深圳文博会上也传来佳音:乌鲁木齐代表团收获了大单——与来自浙江、深圳、北京等地的文化企业签定了10个项目的合作意向,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1亿元。

  蓄势待发的新疆文化产业渐露峥嵘,离扬帆远航已经不远!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