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联合早报:默克尔访华成功凸显中德相互需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9日13:36
  中新网7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文说,对于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的中国行,中国学者指出,访问的成功凸显中德短期与长期的相互需要。再者,中国展示对德高度重视,也等于对所有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

  文章摘编如下:

  正在中国进行具有“历史意义”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17日在中国总理温家宝的陪同下,在西安会见两国企业家,参观德资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之后,默克尔与随行的德国代表团参观了中国古迹兵马俑。

  在欧债危机初步稳定与中美关系连续出现波澜的背景中,默克尔本次访华,获得中国高规格的接待与礼遇;与此同时,默克尔也展现对中德经贸合作的明确支持态度,以及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古老文化的了解意愿。

  除了与温家宝一起到访西安,她16日也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会见党校校长兼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并与党校学员座谈。在北京,中德两国一口气签订了总值超过4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温家宝高度评价默克尔访华“具有历史意义”,肯定中德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两国16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公报中,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在评价默克尔中国行时,中国国内学者指出,访问的成功凸显了中德短期与长期的相互需要。此外,中国对默克尔此行高度重视,代表了外交策略的必要调整与平衡。

  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在接受本报访问时形容,默克尔对中国态度相当热情,在发展中德关系问题上也做出了创新性的让步。过去几天里,中德双方的积极互动,显示大家老早就想把两国一度出现的关系紧张局面推到幕后。

  再者,中国展示对德国的高度重视,也等于对所有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

  学者:中德加强关系是双方需要

  时殷弘提出:“如果继续这个趋势,今后中国对欧外交、对法国、英国以同样的势头进行,对中国外交布局的平衡能够起积极作用。”

  他说,学者无法猜测中国是否有意以对欧关系平衡对美关系,但他相信中美关系最近几个月里在军事战略上出现的深刻困难,加大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重要国家和政府加强关系的动力。

  中德加强关系的另一背景是双方的需要。上海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分析说,在处理欧债危机以及援助希腊的问题上,默克尔正面对国内与国外的双重压力。5月上旬她领导的基民盟在北威州选举失利,得票率较之前下降近10个百分点,就凸现了她的困难处境。

  在这个情况下,默克尔带来庞大经贸代表团访华,将重点放在经贸合作上,从中国的角度看,代表中德关系回归正轨。

  丁纯说:“对中国来说是比较欣喜的,原来的德国总理来访都是谈经贸,在她上台以后德国强调价值外交、人权,又会见达赖等等,造成外界觉得德国对中国的一贯态度改变了。这次经贸又成为主题,这实际上是个转折,表示她充分调整好了。”

  至于中德宣布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则表明两国不止在短期互有所需,并且也将长期强化关系。丁纯提醒说,中国与德国都是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也是出口大国,在金融危机中两国都因庞大的贸易顺差受到外界责难,这说明了两国之间的共同点与合作的意义。

  丁纯也特别提到中德本次互动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默克尔到西安看兵马俑的这项访问内容。

  对于默克尔看兵马俑的这个动作,丁纯解释说,兵马俑是中国作为古老文明的标志。“默克尔愿意来看这个东西,表现她要理解甚至欣赏中国文化。这个与硬邦邦的做生意又不一样;中国也给了她很高待遇,这都预示了两者关系的良好发展。” (韩咏红)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