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港澳台

澳门日报:一些名牌连毁形象 名牌产品标志怎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19日16:29
  中新网7月19日电 《澳门日报》19日刊发社论说,全国企业都争抢“中国名牌”,近些年一些知名品牌的诚信形象接连倒塌,归根究底是没将信誉、质量、公众和社会利益放首位。对政府部门而言,让权力站对位,进行有序运行,才能实现有效监管;而企业要凭借可靠的质量口碑,建立良好道德信誉,否则只有走向“灭亡”,被公众唾弃。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为五年,为国家质检总局在二○○一年设立的评选类别。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属于质量标志,因此,打上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就意味着获得质检部门的认可,给产品套上一道质量光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于是乎,全国企业都争抢“中国名牌”,而各地也纷纷推出奖励政策和名牌规划,鼓励本地企业获得认定。

  但是,由于“中国名牌”认定,难免夹杂有个别拿金钱交易的腐败机会,每年都有数百个产品被认定,从而造成名牌产品标志满天飞的现状,使“中国名牌”陷入泛滥之灾。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家免检产品”的概念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是“国家免检产品”“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露出了体制的“马脚”;另外,“国家免检产品”是权力主导下的品牌形象的建立问题,这其中自然难以避免权力寻租、权力出卖等现象。

  名牌产品历来是市场主体之一,追求经济利益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也同时承担着发展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服务社会民众、保护环境、捐助慈善事业、安全生产、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童叟无欺等一系列的责任。

  市场本是自由的,品牌的树立、形象的维护,也都应该交给市场自己去调节。政府要做的是给市场提供一个自由竞争、合法竞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实力有信誉者,可以成为翘楚,无实力无信誉甚至坑蒙欺骗遗害人民健康者,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近些年来,一些知名品牌的诚信形象接连倒塌,归根究底是一些名牌企业没有将企业的信誉、产品质量、公众和社会利益放在首要位置。长此下去,虽然企业千方百计做出补救,最终亦无补于事,只有走向“灭亡”,被公众唾弃。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他们不可能是质检专家,也不可能背着百科全书去购买产品,接受商家的广告宣传,并做出自己的选择,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方式。之所以广大消费者愿意掏高出普通商品数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商品,无非是对名牌背后的诚信体系给予了最真挚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任,才使市场上的名牌产品更有利于占有市场,也更有利于珍惜和保护自己的形象。

  对政府部门而言,让自己的权力站对位置,然后进行有序的运行,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也才能建立起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运行秩序。

  企业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自然会“用心”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凭借可靠过硬的质量口碑,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和信誉,去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产品何愁没有市场、没有出路。

  也只有经得起市场与消费者检验的品牌、名牌,才是真正的名牌,才是真正的放心产品。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