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战斗英雄”(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7月20日06:52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那是绚丽之极归于平常的豁达,那是曾经沧海笑看风云的淡定。曾经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的张长祺,转业后隐功埋绩,甘于平淡,只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一个生平尚未实现的夙愿,驱使他第一次向组织“伸手”——

  2010年4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老英雄张长祺离开人世。葬礼上,曾经与他共事多年的单位老同事来了,流着泪怪他:“你这老头,嘴咋那么严?我到现在才知道你是战斗英雄。”

  张长祺1925年12月出生在山东陵县一个贫苦人家,1945年参加了解放军,被分在了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一营二连。

  当兵3年,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下20次,战功卓著。1947年1月,在进攻峄县的战斗中,担任机枪班班长的张长祺带领全班勇猛穿插,很快就攻进城内,这时敌军的一辆坦克迎面冲了上来,他瞅准机会,抓起两个自制汽油瓶弹,甩向敌坦克,坦克的油箱被引燃,敌人从燃烧的坦克中爬了出来。让他没想到的是,敌军前线总指挥、敌二十六师师长马厉武也在其中。战后张长祺被授予“反坦克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张长祺带着二类甲等残废军人证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漫长的岁月中,他隐功埋绩,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生活中低调处世,从不向外人提起自己辉煌的过去。

  文革期间,张长祺身体和精神饱受摧残,造反派们用皮鞭抽他,妻子哭着哀求造反派们手下留情,他却倔强地对妻子说:“我现在千人面前被批斗,可我还在万人面前戴过大红花哩。”那是张长祺第一次向妻子说出自己曾是战斗英雄的历史。

  作为一个拥有5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人,张长祺始终心系国家,服务社会。抗美援朝时期,生活拮据的他把家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可捐的物品,最后他拿着二等伤残证找到单位领导,要求把二等改为三等,算是自己为抗美援朝出一份力。当时很多人劝他:“这可是你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荣誉呀!而且二等降为三等,每个月少了不少钱,一辈子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呢!”可他却说:“我的战友大多牺牲在战场上,我能活着已经知足了,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单位领导感动地说:“别人捐一次钱物,你这是一辈子都在捐款呀。”多年来,无论遇到谁有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在他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的箱底有27张寄给陌生人的汇款单,金额从100元到上千元不等,收款人也不同。

  老英雄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立功证章。当年因战事繁忙,他虽两度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却没有一个立功证章。去年,他在医院被抢救过来后,深感自己时间不多了,在病床上,他把自己的心愿写信给总部领导反映了。

  多年来,他所在的老部队——现为济南军区某摩步旅的官兵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位旅史上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虽经多方打探,都因编制调整,年代久远而无法查找。当接到解放军档案馆转来的信件和材料,旅党委当即派政治部主任姚立明和干部科长前去探望。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的老英雄看到老部队来人时,忍不住老泪纵横:“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看到老部队的人……我写信给组织,就是希望死后能在墓碑上刻上"战斗英雄"四个字,我到那边也能闭眼了。”“老领导,您的先进事迹永远记录在旅史上,您无愧于"战斗英雄"。”姚立明亲自把“战斗英雄”的证明材料交到了老英雄手中。

  左上图:部队领导把锦旗送到老英雄病床前。陶连鹏摄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