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还是“普及”? 另类“文言文热”有赞有弹 黑道版《出师表》、童话版《曹刿论战》,文言版《凤姐传》、文言版《犀利哥传》……文言文以一种很“娱乐”的方式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了。而对于这种另类“文言文热”,大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长江大学学生张静对这种“文言文热”持否定态度。她说,文言文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文言文在网络上被调侃、恶搞成这样,是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黄冈师范学院的孔静也说,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正走向低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理解“之乎者也”的内在含义,而是把恶搞、调侃文言文当作乐趣。咸宁学院中文系王教授对此现象表示了深深的担忧。王教授认为,文言文是我们语言宝库中的重要财富,这种恶搞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对初学文言文学生;学生接触这样的“曲解”多了,可能反而记不住正确的原文和翻译,对原文意思造成误解。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教古代文学的丁炜老师则对这种现象比较包容。他说,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学以致用,这也是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消费,而且文言文被调侃成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让他们以更轻松的心态了解文言文。不少网友也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好事,“通过对文言文的现代解构、解读和运用,让大家容易地去理解文言文,更多地去发现文言文的可爱,忘记它形式上的枯燥。但在爱上文言文之后,大家自然会发现原以为的枯燥背后,文言文竟有如此惊艳的文字之美、节奏之美。”
将那些当代文言“杰作”连缀成书《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的编者童亮告诉记者,一定会有专家对这本书恨之入骨。因为它“亵渎”了文言文的庄重和古人的情操,因为它会“误导”一部分读者对古文的认识。“但我们真希望他们知道,读者的智商远在他们的想象之上。至于误导,如果学生们都能像书中文章的作者,把古文和今文转化得炉火纯青似玩于股掌之间……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记者胡孙华 实习生陈琼 陈彩娥 杨薇)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