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长性转到景气度 过去十年是中国钢铁发展史中辉煌的十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钢铁产量从1亿吨增加到了5 亿多吨。在此期间,钢铁行业利润以远高于吨钢利润的增速增长,而规模也呈现加速扩张。
目前,中国粗钢产能已超过7亿吨,距离各路专家预计的8—10亿吨的需求顶端已经不再遥远。如果说2007年之前钢厂尚能够靠产量增加使得行业的成长性与景气度并存的话,那么,在钢铁行业大规模投资潮过去之后,该行业将正式告别规模快速成长阶段。未来我们对钢铁行业的关注应完全转移到景气度上来。
减产是行业大势所趋 受4月中旬以来陆续出台的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市场参与各方心态发生逆转,产业链正向传导受阻。需求萎靡和高成本两个负面因素叠加,使得二季度略有好转的行业景气度又掉头向下。目前,钢铁现货、期货市场价格均出现大幅调整,螺纹钢期货从4月高点下跌了1000元/吨,现货价格下跌了700元/吨左右,跌幅15%。同时,库存从下游用户和经销商手中转移到钢厂——5月份重点钢厂库存超过1000万吨,创历史新高。本次钢价下跌和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时的调整相比,属于“温水煮青蛙”式调整,但其杀伤力却使行业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
目前,在上游成本和下游需求的共同挤压下,行业利润空间已消失殆尽。此时行业可能的运行轨迹有二:一是企业减产,使市场调整到新的供求平衡点;二是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价格上行。我们预计钢价继续下跌空间不大,但成本的支撑力不足,本轮调整将依赖第一种路径。对于钢铁企业来讲,主动地减少钢材产量,是在国内需求难见起色、国外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供需矛盾缓和的必要条件。
去库存过程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下半年。从经济危机时的减产经验看,经营灵活的小钢厂通常率先减产,而大中型钢厂的主动减产意愿不强,在吨钢亏损达200元以上时,才开始大规模减产。目前,钢厂的高库存显示产业链的逆向传导已经到达钢厂,中小钢企的减产工作已经开始,但大钢企却以安排检修以应对景气的低迷。全行业6月份仅减产3%,减产力度远远不够,行业性调整仍将持续。
考虑大中型钢厂被动执行的季度长协矿价在三季度上行,其盈利压力较小钢厂更大,届时,主动减产的动力将显现。而小钢厂若能趁本轮钢价深度调整之际,严格落实《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彻底退出,则未来行业的运行秩序将趋于有序。
估值水平已见底 尽管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政策主基调使钢铁行业发展受到阶段性抑制。但从长期来看,我们无需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过于担心。从近年的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方向明显向工序后端转移。2009年钢加工投资额高达炼铁环节的9倍,是炼钢环节的2.6倍。可以预计,未来几年钢铁新增产能压力并不大。在度过了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后,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仍值得期待。
目前是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集中披露期。由于大中型钢企4、5月份的盈利已经超过一季度,我们预计钢铁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环比将略增或持平。而钢铁行业去年5月才开始扭亏,因此同比数据参考意义不大。由于去库存化过程对企业盈利冲击是巨大的,钢铁行业将迎来盈利“二次探底”的挑战,三季度成为年内行业盈利的低点。预计8、9 月份将是钢厂减产的高峰期,而三季度末是行业景气迎来拐点的时间窗口。
钢铁板块今年以来一直是市场的下跌龙头。目前该行业的PB仅为A股市场平均水平的50%,低于历史平均58%的中值,高于2008年最低47%的水平。我们预计,钢铁板块本轮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不会超过2008年的水平,目前行业的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均较有吸引力。此外,目前又是宏观政策的真空期。因此,注重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钢铁板块。我们维持对该行业“推荐”的评级。 (平安证券研究所 聂秀欣)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