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品之一、距今4300多年的陶寺彩绘龙陶盘。考古研究所供图 |
晨报讯
(记者
王歧丰)4300年前陶寺大墓毛笔朱书文字的发现,比甲骨文早近1000年。7月29日,这种神秘文字将在首博亮相。随之展出的还有新中国成立60年来考古发掘出的400余件文物珍品,其中70%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首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7月29日到10月10日,考古研究所60年发掘成果中精选出的400余件珍贵文物将集中展出。这些文物包括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陶器、最早的青铜器等上百项中国考古之最。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山西陶寺大墓发掘出的陶器上出现毛笔朱书文字,这种文字与甲骨文相似,可在时间上却早了1000年,可以说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汉字系统文字。但这种文字一直没有正式发布,因此在国际上还没有被正式认定为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另外,青海民河喇家遗址发现的史前地震灾难遗址,距今已4000多年。一间房内有14具遗骸,都保持着遇难时的姿态,几个孩子的遗体都被大人护在身下。同时在这个房间里还发现了一碗面条,这让考古人员也感到惊奇: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懂得制作精细面食了。经过检验,面条都是由小米粉制成的。在本次展览中,神秘的毛笔字和地震遗迹照片都将与公众见面。
据介绍,在400余件珍贵文物中,还有华北距今15000年的石铲和弓箭箭头、钱塘江流域距今9000年的稻米、夏代的黑彩蛇形龙盘等,其中70%的文物是首次公开展示。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