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汪群均) 今年入汛以来(5月1日至7月20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突发性、极端性和并发性突出,影响范围广、损失程度重。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大部、华南地区东北部降水量偏多3~5成,江西东部和福建西部局部地区偏多5成至1倍。长江流域区域平均降水量为521.1毫米,较常年同期(454.3毫米)偏多14.7%;淮河流域区域平均降水量为322.5毫米,较常年(379.6毫米)偏少15.0%。
入汛以来强降雨过程频繁,雨量大。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共出现1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过程累计雨量大,江西中东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广东中部等地降雨800~1000毫米,个别地区超过1000毫米。
入汛以来强降雨区域、降雨期集中。入汛以来的强降雨主要发生在江南、华南等地,主要降雨区平均降雨量达825.4毫米,为历史同期第1位。其中7月8日至15日,长江流域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流域内有6个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与今年其他暴雨过程相比,此次暴雨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以上的范围及单站最大过程降雨量均居今年以来第1位。统计分析显示,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52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7%,较1998年同期(518.7毫米)略偏多,而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的降雨则较今年同期明显偏多,并且7月下旬二次入梅,加重了长江流域的汛情。
入汛以来气象及次生灾害影响严重。入汛以来,南方地区频繁强降雨造成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水位,汛情加剧;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发生严重暴雨洪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重庆、广西、四川等省(区、市)部分地区发生了山洪、滑坡、泥石流等严重次生灾害。
今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来自热带地区的暖湿气流强度较常年偏弱,同时影响我国气候的关键环流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较常年平均状况偏南300-400公里,有利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以南地区交汇,形成较强降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在春末结束,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雨带北抬到长江以北地区,南方的洪涝减弱;同时西太平洋热带地区对流活动逐渐增强,7月份台风活动明显较此前增多。
入汛以来雨情特征与1998年相比有相似之处,但并不相同。今年汛期前(1-4月)降水量不及1998年,淮河流域、长江中游、珠江流域降水量少于1998年同期,仅长江下游高于1998年同期;今年暴雨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在长江中游超过100毫米降水的范围比1998年更大,且分布在中游沿江地区。而极端降水事件站数、日降水量超历史极值站数、暴雨日数在8天以上站数均明显少于1998年。发生连续极端强降水的站点分布与1998年非常相似,均集中在江南和华南。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与1998年相比,入梅明显偏晚,出梅偏早,梅雨集中期偏短,梅雨量明显偏少,梅雨强度明显弱于1998年。但是由于2010年梅雨是在较短的降水集中期内出现较强降水,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阶段性洪涝。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