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童华灵担任校报记者在广州采访奥运圣火传递后留影。 |
我为什么给汪洋书记写信
返乡任村官的中大学生童华灵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文图
中大学生童华灵在自己即将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前夜,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返乡当村官的心路历程。汪洋百忙之中予以回信,这也使童华灵一夜间成为新闻人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给省委书记写信?他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了吗?回到贫困乡村,面对复杂的三农问题和地方人际关系,他做好准备了吗?
日前,新快报记者前往童华灵的家乡梅县,对其进行了独家采访和对话。
童华灵现在是个忙人。在记者采访他期间,不断有人打电话进来,媒体、老师、同学、亲戚,还有地方有关部门,采访一次次被打断。接完电话,他总会一声叹息。童华灵不停地在电话中向关心他的人解释:“可能有些人认为我在校爱出风头,但在给汪洋书记写信这件事上,我绝对没想出风头,出风头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只可能把我分配到一个更为偏远的乡村,人们可能会用一种复杂的眼光看待我,我目前的压力很大。”
一封信,改变了童华灵目前和未来的命运。
中大校长曾被他感动
22岁的童华灵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迥异于他人的人生之路:回到家乡梅县当村官。而在做出这个决定前,他曾被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录取,但他最终放弃了。
7月5日凌晨两点,中山大学万籁俱寂。
再过几个小时,童华灵即将乘车离开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校园,离开广州这座给了他无数梦想的城市,回到相对封闭的乡村。他心潮澎湃,决定给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写封信。
今年22岁的童华灵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迥异于他人的人生之路:回到家乡梅县当村官。而在做出这个决定前,他曾被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录取,但他最终放弃了。
童华灵的举动受到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的高度评价。在今年6月的中山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黄达人即席发表了一篇演讲,他说:“这段时间,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我最幸福和最享受的日子。在校园里,看到到处飘舞的学位袍,感受着同学们散发出的青春气息与阳光活力,作为校长,我由衷地感到欣喜。”
接着,他不点名地提到了童华灵。“我还在办公楼的走廊里遇到了亚太研究院的一位同学,他告诉我,自己放弃了某个著名报业集团的职位,选择回到家乡梅州,到农村基层做一名选调生……我读到去梅州工作的这位同学在会上的发言,他说:‘我对家乡、对农村、对农民怀着深深的感情,是他们养育了我。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我都要为家乡、为三农、为国家尽一分力。’这一刻,我已被他平凡而高尚的行为所感动。”
黄达人校长最后说:“透过你们,我看到了一个个知礼、诚信、勤奋、阳光,敢于超越、勇于担当的中大学子的身影,看到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校长,我深以有你们这样的学生为荣,也深深地被你们感动。中大学生是伟大的!中国学生是伟大的!中国青年是伟大的!”
那一刻,童华灵热泪盈眶。
他曾在乡间插秧喂猪
大学四年,童华灵没要家里一分钱,却用自己课余或假期挣来的钱,加上获得的奖学金,先后给有病的爸妈寄了近1万元。
童华灵的老家在梅县松口镇梅教村。当地的一本地方志上说,该村“梅教”寓意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必须受教育,才能成为有用之人。这个小山村还因为与名人的关系而名扬海内外:叶剑英元帅的母亲和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外祖父都是这里的人。
童华灵从小插过秧,喂过猪,上山砍过柴,对农村农业很有感情。
2006年,童华灵刚考入中大亚太研究院,来到广州。“刚开始,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地铁不会坐,不去逛街,不会过时尚生活。”因为家里穷,童华灵靠助学贷款上学。但渐渐地,就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他时尚起来,走出校园做家教、派广告单、做翻译,“我用自己辛勤挣来的钱,买了手机、MP4、电脑。”
大学四年,童华灵没要家里一分钱,却用自己课余或假期挣来的钱,加上获得的奖学金,先后给有病的爸妈寄了近1万元。
童华灵爱广州这座城市,“在这里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认识了很多的老师朋友,拿到了很多荣誉。尽管这座城市的空气和水都不好,但软环境却很好,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城市,这个城市不排外,有很强的包容性,有很好的市民素质和气度,是一个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家乡,“中大教会了我怎么做人,中国的这一代大学生,开始关注中国农村的现状,关注中国未来的命运,有报国爱民情怀。”
他口叼书信送进信箱
童华灵当时根本没有想到汪洋书记会回信,所以,在信中他既没有写自己的电话,也没写自己在梅州的地址。汪洋书记竟然回了信,他将回信寄到了中大。
想给汪洋书记写信,出于两个偶然因素。
6月27日上午,汪洋书记到中山大学就创新科研团队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当他从一栋楼内走出时,童华灵刚好骑车路过,与汪洋书记相隔不过十几米远,“看到他和我们的黄达人校长谈笑风生,我比较感动。因为他到广东以来,已经到中大考察调研三四次了,对中大相当重视。这让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
7月5日,是童华灵离开中大的日子,他已经提前买好了回梅州的火车票。“即将离开中大和广州的最后几天,我每天都是很伤感,碰到熟悉的场景和朋友,我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7月4日晚上,童华灵在QQ上与同学聊天,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感慨:以前小学、初中的十几个同学,都先后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区工作,待遇不比在珠三角制造企业打工差,还可以就近发展生态农业和服务业,照顾好留守老人和儿童。
而产业转移政策正是汪洋书记大力倡导和推动的。
就在那一刻,童华灵决定给汪洋书记写一封信,说一说他的心路历程。“我想让他知道,我们中国的青年是优秀的,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可以放弃一切。”
此时,已是7月5日凌晨两点,“整个大学宿舍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整个广州都静下来,我拿起笔,用最传统的方式,将我的想法写在信纸上”。“我写得很平稳,三页纸,一气呵成,开头我称汪书记为‘尊敬的汪伯伯’。写完了,没有做任何修改,就装进了一个中大特制的信封里。”此时,已是凌晨四点。
7月5日六点,童华灵背着行囊,两手掂着东西,口里叼着那封信,送进了学校的信箱里,然后坐上火车,回家,回到梅州。
童华灵告诉记者,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汪洋书记会回信,所以,在信中他既没有写自己的电话,也没写自己在梅州的地址。他将信寄到:广东省委大院汪洋书记收。
汪洋书记竟然回了信。他将回信寄到了中大。
童华灵的平静生活也因此被打破。
目前,童华灵正在参加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一周后,他将踏上工作岗位。
敢于担当是当代青年的使命
这样选择的原因是,首先,乡镇基层是锻炼素质、服务人民的一线,当代大学生应该克服80后的娇贵和自私,像徐本禹、沈浩、丛飞哥哥那样,从基层做起,关爱农村里的孩子,因为他们既是祖国的希望,又太缺乏爱了。第二,家严、家慈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兄长奔波打工于外,我更要恪尽孝道,回去能更好地照顾父母。最后,我对家乡、对农村、对农民怀着深深的感情,是他们养育了我。不管以后在哪里工作,我都要为家乡、为三农、为国家尽一份力,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山大学毕业生,一个敢于担当的当代青年应有的历史使命。
——选自童华灵《给汪伯伯的一封信》
整个大学宿舍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整个广州都静下来,我拿起笔,用最传统的方式,将我的想法写在信纸上,写给汪洋书记。
“我想让他知道,我们中国的青年是优秀的,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可以放弃一切。”
--童华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