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至6月,成都军区对军、师、旅(团)、营、连五级主官和机关各部、处领导进行每期15天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培训。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田修思带头动员授课,8名军区常委分批全程跟班指导。
指导部队按纲抓建,促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关键在于部队各级主官。成都军区组织五级主官学习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培训,针对性强,联系实际紧,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高中级领导干部作风的一个有效办法,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编 者调研显示,高中级领导干部未必熟悉基层,营连主官未必熟悉基层建设规律——47个集训连应运而生 年初,成都军区党委决定,把抓好《纲要》落实作为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组织军、师、旅(团)、营、连五级主官和机关各部、处领导进行每期15天的《纲要》培训。
谋定而后动,如此大规模的培训怎么搞,成都军区领导分头深入基层调研,再将调研情况汇总起来研究培训方案。碰头会上,一位连长反映的情况引起党委“一班人”的关注——
某连连长吴琳,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进营门,在基层当排长不到3个月,就走上连长的岗位。吴琳说,自己虽然拥有双学位,可对怎么当好连队主官还真有些发憷:不知道战士们心里在想什么,摸不清基层工作“门道”,遇到突发情况有些手足无措……
“当兵不久就带兵,入党不久就当支部书记。目前的连队干部跨越了以往战士提干的漫长成长周期,虽然他们知识面广、进步很快,但缺乏连队工作经验以及按纲建连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方法。”军区领导调研发现,这种现象在基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连队干部的基本情况摸清楚了,担负指导职责的领导机关情况又如何?成都军区对试点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团以上领导没有担任过连队主官的占31.6%,军师职领导干部即使担任过连队主官的,也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对基层连队的情况未必熟悉。面对社会环境和兵员素质的巨大变化对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和机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纲要》意识不强,按纲抓建能力素质不高、按纲建设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成都军区党委认为,抓五级主官就是抓住了基层建设的“牛鼻子”,必须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成为抓基层建设的“明白人”。组织实施主官培训的思路基本形成:参训人员按职级编成连队,成立党支部、军人委员会等组织,过连队生活、院校式教学、带着问题训……
成都军区在云南省军区和驻滇某师组织了两期培训试点。随后,一场历时3个多月的大规模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各单位先后组织了32期集训,编组了47个集训连队。
从中将到中尉,统一住进班排内——既熟悉又陌生的连队生活 “听说要参加《纲要》培训,过连队生活,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自以为带了20多年的兵,对连队情况非常熟悉,当兵也不是什么难事。”某部副部长梅健说。4月初,他参加军区组织的培训试点,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刚来到集训连时,还是着实不适应——
第一次集合,166人,其中14位将军、70多位大校,站队有点慢,队形有些松散,立即被在现场的军区领导要求“带回重来”。有的军师职干部多年没有指挥过队列,口令、动作不标准,被责令重来了5遍。
第一次上课,263名学员放凳子动作不齐,被命令重来10多次,最后全场一个声音,台上的军区领导也跟着重做了10遍。3个多小时正课,所有人坐姿端正、精神饱满,除了记笔记,两手始终放在膝盖上。
第一次吃饭,有的人餐盘中剩下了吃不完的饭菜,可刚刚走出食堂,就被军区领导厉声喊回来:“全部吃完!”
“营区内,随时都有纠察在巡视,打开水、上厕所,都要走齐步、拐直角,两人成列三人成行。各连集合时比速度,集会上课都是跑步进场。”驻滇某部政委张学文说。
“从中将到中尉,统一住进班排内。一个宿舍10个人,每天检查评比内务卫生。”驻滇某师副师长卞晓明说,房间里干净得一尘不染,桌子上的水杯摆成一条直线,门后面整齐地挂着两排毛巾,床下脸盆的位置,牙具的朝向完全一致,被子全是标准的“豆腐块”,门上还挂着内务流动小红旗,“完全和新兵宿舍一样。”
“将军也要自己动手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站岗、准备交流发言。”担任集训队勤务保障的战士陈鹏伟说,一天早晨,他看到几名大校蹲在草坪上捡树叶,头天晚上刮风下雨,草坪上掉的落叶很多,由于早操后只有20分钟打扫卫生时间,这几位大校耽误了吃早饭。
一天,陈鹏伟和一名大校站10点钟的夜岗,也许是被什么事情耽误,大校气喘吁吁跑来,迟到2分钟,被前来查岗的集训队队长、一位军区领导狠狠批评了一通。
队列会操、内务评比、晚点名、开班会、查铺查哨、集会拉歌、周末帮厨……集训队每时每刻都严格落实连队一日生活制度。
睡高低床、吃大锅饭、听呼噜声、闻汗臭味、坐小马扎……驻昆某分部部长魏大祥在参加集训的心得体会中说,重住集体宿舍,重过士兵生活,既熟悉又陌生,既简单又有那么多的难题,这种换位体验,拉近了与士兵的感情,去除了官气、暮气和娇气。
山南军分区政委郭岚的话代表了大家的感受:“这次培训是军人素质的回炉、思想作风的回炉、党性修养的回炉、激情青春的回炉。”
一天挨3次批评是啥滋味——换位体验带来换位思考 凌晨2点,某集训连大校连长郭小华拿着手电筒开始查铺查哨,听到宿舍里此起彼伏的鼾声时,郭小华会心一笑。
“好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郭小华说,“30年前,我还是边防连队的一名排长,每天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每次查铺查哨,听到战士的鼾声就感到很安心,说明他们吃得好、睡得香,生活充实,思想稳定。后来,随着职务提升,去基层次数越来越少,再没有住过集体宿舍,与战士的距离也越拉越远了。”
“过一过士兵生活,体验士兵的真实感受,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按纲抓建,推动部队科学发展。”郭小华感慨地说。
集训连战士、某连连长何旭有一天连续3次挨了批评:中午吃完饭,步子有些松,摆臂不到位,刚走出食堂大门就被纠察拦住;上课坐姿不端正被批评;内务检查时被子旁的武装带摆放不到位,导致班里被扣了分。
何旭万分惭愧,平时在连队,他对战士要求很严,给战士下达任务只知道发号施令,从未考虑过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战士做不好他就认为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劈头盖脸一顿批评。现在自己亲手来做,才体会到战士们的不容易。
集训队的一张蓝色小标签,让某摩步旅旅长郑卫国感触颇深。一天晚饭后,他抓紧时间洗完衣服,来到晾衣场正担心衣服搞混时,一名下士走过来,礼貌地问他在哪个班排,叫什么名字。原来,集训队早已为大家考虑到这个细节,他们在每一件晾晒的衣服上都贴一个蓝色小标签,注明衣服主人的班排和姓名。那一刻,郑卫国暗自惭愧,他所在旅战士们收错衣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他们却没想到这样的办法。
“是真的想不出办法吗?”郑卫国在日记中写道,“平时说起以人为本头头是道,却很少静下心来,细想基层官兵还有哪些需要。为兵服务,关键是要用真心、动真情,知其所需、解其所难。”
某集训连一排战士、驻滇某连连长保德旺周末请假外出时,体验到了平日里战士找他请假的心情。在连队,他曾立下一个规矩,战士请假必须有“理由”,以此限制战士外出,有的战士为了请假只好编“理由”。参加集训时,一个班只有一个外出名额,这天,保德旺请假外出时也在假条上注明“理由”,四班长、某团团长张志斌看后说:“按比例外出,是战士权益,不需要特殊理由。”说完,张志斌提笔将假条上的“外出事项”由“办事”改为“正常外出”。保德旺想,回到部队后,一定要转变带兵理念,尊重战士权益,废除所有“土政策”。
先当基层人,再做抓基层的“明白人”。换位体验带来了换位思考,某师师长范录才告诉记者,每天晚上集训队的学习室里都座无虚席,每个人都写下了厚厚一本连队生活的心得体会。
五级主官同台学习、同台交流、同台研讨——装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 专家授课、领读串讲、经验交流、集体研讨、撰写心得……这种院校式、课题式学习方式,让驻渝某通信连指导员王一山感到受益匪浅。
王一山所在连过去有个习惯,每逢支委会研究发展党员、士官选改等敏感事务,大家都先不表态,等着连长、指导员提出人选,再跟着连队主官的意见走。
这次集训时,第二个专题便是“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王一山系统学习了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运用方法。经验交流时,几个大单位领导针对如何发挥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作用,如何加强科室党支部建设,如何当好连队党支部书记等进行发言。最后,大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提出问题,集体讨论。王一山提出了连队存在的问题,10多名不同职级的带兵人给他介绍了经验,包括支委会前如何搞好调研摸底、会上如何组织发言讨论、如何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等。
点对点灌输、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帮带……集训结束时,王一山对如何开好连队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连务会等8个会议已是了然于胸。
云南边防某团一位连长在参加集训队讨论时,说出了基层忙乱带来的苦恼:“各级各类工作组太多,打乱了连队正常工作的开展。一旦工作组到连队,不管带队领导职务高低,也不管检查内容是什么,连队都要放下手中工作进行准备。连队驻地偏远,工作组通常在连队就餐,这样一来,半天时间就没有了,本来应该展开的工作,只能往后推。如果工作组临时变更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就白做了,过后还得重新准备。”
参加讨论的有师团营连各级主官,大家围绕如何看待这位连长遇到的苦恼,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查找原因。
营长团长们提出,机关下工作组能不能不打招呼,让连队该干啥就干啥,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军分区的领导们指出,早就三令五申要求机关下部队不提前打招呼,为什么落实不下去?除了机关自身的原因,基层也有问题,担心机关搞突然袭击时连队出洋相,给单位丢分。
某标兵连的主官则谈了不同的认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不要只埋怨机关压下来的事情太多,自己也要学会穿针引线,学会科学统筹的工作方法。只要把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好,把内功练好,上级啥时候来都不心虚。作为连队主官,要树立干工作是为了提高战斗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观念。”
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清。这场讨论不仅消除了这位连长的苦恼,也统一了各级对治理“五多”的思想认识。
还有一位连长说到他们连甩不掉后进帽子的困惑,战士们隔两天就冒个泡,连队干部下了不少功夫,却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前来辅导授课的某部政治部主任刘家国给他支了3招: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对事与愿违的问题,要从方法上找原因。
“集训队如同一座大学校,把基层的问题、领导的智慧、实践的经验融于一炉,使大家真正带着问题来,带着办法走。”贵州某军分区司令沙劲松如是说。
提高8种能力,健全6项制度—— 把经验做法变为制度机制 昆明陆军学院院长王世平离开集训队时,行囊里除了两本厚厚的学习笔记本、一摞学习资料,还有一本《连队各级职责、制度、工作程序汇编》。成都军区党委专门组织力量,把分散在条令条例和《纲要》中连队需要落实的基本制度抽出来汇编成册,规定了从连长到战士的职责,连、排、班每天、每周、每月应该落实的制度,干部、班长每天、每周、每月开展工作的程序。
王世平刚回到学院,便把《连队各级职责、制度、工作程序汇编》配发到每个连队,规范连队一日生活秩序。然后,由机关和教学队组成观摩组进行观摩学习,逐一规范各个基层单位的正规化秩序。
《连队各级职责、制度、工作程序汇编》是成都军区5级主官培训取得的制度成果。成都军区党委认为,抓好《纲要》落实,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他们在培训中,注重把大家形成的共识变为整改落实的措施,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变为具体制度。
成都军区装备部针对基层单位编制特殊,有的站室仅一两个人,组织建设遭遇尴尬、经常性工作开展不起来的问题,提出“变小为大”,“拼”成“联合党支部”的办法。他们从4个室主任中推选了一名联合党支部书记,把政治工作、组织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驻滇某集团军制定了《关于用培训成果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意见》,云南省军区制定了7项转化成果的具体措施,贵州省军区开展培训成果转化检查考评……许多单位和部门着手制定限制会议、文电、工作组的具体措施,纠治部门之间争抢时间、政出多门等问题,研究探索机关规范指导、基层有序运行之路。
为了促进培训成果转化为制度机制,成都军区党委明确提出,基层主官抓好《纲要》落实必须提高“8种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提高抓军事训练的能力、提高团结共事的能力、提高统筹协调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抓安全稳定的能力、提高抓风气建设的能力、提高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能力、激发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建立健全“6项制度”:定期分析部队思想形势、讲评干部骨干、谈心谈话、安全检查、排查个别人和对要害部位人员进行政审。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