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丹娘、蝶与蝉声——读杨凤楼的《丹娘化蝶》

来源:山西日报
2010年07月26日07:01
  听说凤楼染疾,心系念,却又无措。寅夜难能成眠,写成了一点文字,也许能给凤楼带去些许安慰也未可知。倘若有人问我最喜欢凤楼的什么,我会说,我最喜欢杨凤楼笔下的丹娘、蝶,还有蝉声。

  “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它的情节不重要/不管是一个村姑爱上了一个君王/还是一个君王爱上了一个村姑/不管是情海深深/贞节高高/都无关紧要/它的结局——丹娘化蝶/却给故国江山留下/亮丽的色彩……/亿万只蝴蝶化身/最终爱上一方神秀/比爱上一个国王/不知要传承多久”这就是杨凤楼的《丹娘化蝶》。

  谁是丹娘?不知道,杨凤楼没有说。蝴蝶是怎么化成的?也如庄周那样吗?也如梁祝吗?也许是的,诗人说,“略有雷同”。也就是说,似乎有一点仿佛。然而我们窥见的,却只能是“亿万只蝴蝶化身”。那就是丹娘吗?是的。那就是丹娘,美丽的丹娘。可是,杨凤楼不是也没有写出来吗?他说过丹娘美丽吗?他也没有说。但他却说了,他说“亿万只蝴蝶的化身”,无疑就是他笔下的丹娘,他心中的丹娘,他灵魂中的丹娘。虽然我们不见丹娘,但我们却见着了丹娘的影子——蝴蝶。那亿万只美丽的蝴蝶。

  “登山携带的酒不过是/南宋易安居士的妙句/斟酒引蝶的方式/简为默咏/宋朝化为蝶的丹娘/该不会拒绝酷爱宋词的现代乡巴佬吧/站在巅峰/暗自渴望得见丹娘的姣容/虽然她只对宋朝的开元君/产生过爱慕之情……”这就是诗。诗应当是美的凝结。诗应该比诗将要写的对象还美几倍甚至千百倍才是。当我们去观看诗人笔下所描绘的对象时,我们却只能看到现实的,具体的,或者一个山包,或者一条小河。那应该就是米山,高平的米山,诗人杨凤楼的家乡。作为外来人,我们看诗人的家乡,就是一个山,与外头人家乡的山没有差别。诗人却不同,故乡的山水不是只在诗人的眼里,而是在诗人心里,诗人心里装的不是一座沉重的、光秃秃毫无生趣的大山,不是一座荒凉而苍茫的山。在诗人眼里,在诗人心中,故乡的山永远是绿的,是青的,是秀的,故乡的山永远都是一首诗,一首世界上最好的、韵味最浓的诗。那青青的山,碧绿的水,永远都是丹娘,都是蝶化了的美丽的丹娘。

  杨凤楼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接受了故乡山水的养育,他没有辜负故乡的山水,没有辜负“米山、面山、香油河”的养育恩情。他一生都生活和劳作在故乡的土地上,他用他的汗水、智慧与诗,装点着他的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像一个考古人,拿一把小小的刷子,轻轻地在心在意地把历史蒙在家乡面庞上的风尘扫干净,还不时吹一吹。他吃了家乡的谷与粟,他喝了家乡的奶和水,他要还给家乡的,只是一个虽然白了头发却永远青春着的诗人。那是母亲的青春,是丹娘一般的母亲的青春,那也是如蝶一般的母亲。母亲把远古的风传给诗人,诗人把远古的风,再一代代传送给后人。一代一代,永远的传承。

  “蝉声不经意间响起/窗外的柳荫/柳荫后面的阔叶/拍着一些绿波/一些翠烟/翩翩而/灵动”这就是蝉声。“翠烟”,不知道你看见过没有?那里边有蝉声。那蝉声随着那翠烟一起消散,不知道你见过没有?不知道你听到过没有?如果你听到过,如果你见到过,你的一生将会是多么地幸福。如果你没有听到过也没有见到过,对不起,真是遗憾。

  不过,不要紧,遗憾也还是可以弥补的。那么你就去读《美之上》那无上美的诗句:“东海 南海 苍山之海/均是一群/荡漾的羊”

  你就去读一读 《故乡看日出》:“且清晰无误/百看百新/一犁 一铧/浇铸的全过程。”

  读过这样的诗句,你的遗憾会顿消大半。再读一读《黍》吧,那“载着五谷之神的黍”:

  一粒黍/载着五谷之神/它是没有翅膀的/一粒黍的翼护下/陶瓷丝绸社稷牺牲/纪念碑应有尽有……

  多么解渴的文字啊!多么消乏的诗句啊!从春种到秋收,一个农民,就是带着这样的希望,带着这样的大憧憬,把种子撒到第一道犁沟里,然后等待着,等待着秋天那“一粒载着炎帝的英名 劳苦/乌亮白亮的黍壳/颖脱出黄皮肤的旗帜”。

  我真羡慕杨凤楼,他一直就站在他的黄土地里,春天来了,他就带着春天的风,在他的黄土地里种下他的诗;夏天来了,他就顶着烈日炎炎,戴着那顶麦秸编的草帽,在他那片黄土地里,耕耘他的诗;秋天来了,他就挑一担荆条篓子,拿一把镰刀,去他的成熟的黄土地里收获他那与五谷一起飘香的诗。冬天来了,他把他的诗壳剥去,丢到火里,照得满屋子通红,而留下诗的棉絮,他就把它织成一本又一本诗集藏起。藏起一篓子的诗。让《我和月亮在同一棵藤上》,让《女孩要让雪下多久》,让那《笸箩 簸箕 斗》,让那《灯花》,让那《写错别字的雨》,滚得漫山遍野都是。

  如果想读懂凤楼,只有走到米山去,就是高平那个经过长平之战烈血浇灌过的丹河旁边的米山。在我将要结束我的这篇小文章的时候,似乎意犹未尽,还想送给你几行杨凤楼的 《灯花》:“灯花层层递增/光芒渐次瘦弱下来/剪灯花的人一念之差/剪刀停滞在空中/她的眼睛——两只蜜蜂/忽而是两只蓝蝶/盯着灯花微妙的变化/嗡嗡复翩翩/灯花开到极致/竟是一个古典的美女子/云髻高耸也操一把剪刀/要剪一盏心灯的灯花”

  读凤楼的诗,你得去站到黄土地上,你必须走进高粱地里,走进玉米地里,走到苹果树下,坐在炕头上或者大碾盘上。否则,你便难能读出全部的小米幽香与黄土地的清芬。

  卓然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