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德国总理默克尔携半个内阁访华 中欧为实惠握手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0年07月27日03:19
■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西安参观中德合资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新华社发
■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西安参观中德合资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新华社发

  美国影响无力化 中欧为实惠而握手

  7月中旬,德国总理默克尔携近半个内阁访华,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认为中德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欧正逐渐结束政治上的相互猜疑,并绕开美国,以理性务实的姿势相互接近。

  现象一

  默克尔访华掀开历史新一页

  7月15日至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温家宝总理高度评价默克尔此次访华的意义,认为中德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默克尔访华随行代表团阵容强大,包括近一半内阁成员,25家大企业的领导人和多位议员。双方企业签署了价值4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时感谢中方支持欧盟一体化,帮助欧盟克服困难,并热情邀请中国投资者到欧洲及德国投资。在随后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双方表示支持中欧签署伙伴合作协定,德方还承诺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德国素有欧洲经济“火车头”之称,中德关系不仅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现象二

  中国领导人频繁访欧加强交往

  本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前往法国、塞尔维亚、瑞士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今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对希腊、奥地利进行正式访问。张德江在雅典分别会见了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总理帕潘德里欧和副总理潘加洛斯,并出席了中希政府间协议及企业合同签字仪式。中国中远集团与希腊签署了有关散货船建造、租船及合营公司等合作的一揽子协议,金额约4.4亿美元。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白俄罗斯、芬兰、瑞典进行正式访问。

  中欧高层交往频繁,有助于继续深化互信,加强交往,推动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现象三

  法国关注警方介入 华人社区治安好转

  6月20日,两万华人在法国巴黎的美丽城街区举行了"反暴力、要安全"的大规模游行示威。这一法国华人历史上首次举行针对法国社会问题的大游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巴黎市政府、法国参议院的关注。

  6月25日,巴黎警察局局长亲自出马,连同与美丽城相关的4个区的警察分局局长,邀请华人社团代表进行座谈,就改善巴黎尤其是美丽城的治安问题直接与华人对话。据在法国生活多年的侨团代表介绍,这是巴黎警方首次主动约见华人代表。

  巴黎警察局长表示,警方会在会后很好地研究华人居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措施,改善美丽

  城等地区的治安。他表示,警方还会以各种不同

  方式,加强与华人社团和居民的沟通和联系。

  目前,美丽城大街上的一些华人商户表示,治安状况会比以前好一点,但不会很明显,毕竟治安状况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

  现象四

  欧盟选择中国作为首选商签国

  中欧伙伴关系有望迈上新台阶。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欧盟今后将作为一个整体与第三国缔结投资协议,考虑到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巨大的潜力,两国将成为首先签商对象。欧盟认为,中俄持续高增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欧洲企业扩大对新兴国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迫切需要与中俄缔结投资协议。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立强认为,欧盟此举从政治意义上来讲是要在内部统一战略步调,使其更有效和积极调动各成员国凝聚力。而欧盟选择中国作为首选商签国,不管是对欧盟自身还是对中国都将产生积极的政治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刘雪琴表示,目前尚不知欧盟是否出台了具体投资细节,所以不能笼统判断该政策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实质影响。不过,中欧若签订双边投资协议,必将给双方贸易投资带来新的契机。

  直接原因

  欧美积怨越来越深

  目前,美国整垮欧元的心不死,欧美贸易纠纷不断、外交冲突频频、军事互信急降,积怨越来越深,随时都可能发生规模更大、程度更深的利益冲突。

  金融欧元美元打“货币战”

  一方面,美国华尔街投行一直被指责在金融活动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被视为本轮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希腊政府和民众指责美国华尔街投行“唱衰”希腊,抛出希腊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说法,导致希腊举债成本飙升,加剧债务危机。不仅是希腊,欧洲大国法国和德国的领导人也认为,投行的投机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对此也一直心存不满。另一方面,专家认为,欧元危机背后实际上是欧元和美元的“货币战争”。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如今欧元面临贬值危机,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欧元区一些国家政府赤字引发的欧元危机,另一方面则是危机背后掺杂了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元与欧元主导权较量的“货币战争”。

  美国更乐意看到欧元的“衰落”,以继续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支付地位。陈凤英研究员提到,美国人10年前就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欧元影响甚至替代美元地位。对欧元的打压可能不是针对欧元的币值,而是针对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陈凤英认为,美元与欧元较量的背后,是自由市场模式(英美为代表)与欧盟的社会市场模式(欧元区高福利国为代表)之间的较量。去年两次G20金融峰会上,欧盟都对美国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批判。而从美国角度看,欧元区高福利国家所面临的赤字危机、罢工风潮等,都表明了欧盟发展模式同样存在着弊端。

  贸易美保护主义伤害欧洲

  现在,欧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全方位开局,双方不仅在工业产品开征各种各样的高额关税,对农业产品的“贸易战”亦打得不可开交。由于美国决定对其农产品实施全面补贴,伤害了欧盟方面的巨大利益,欧盟实时发出“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洲农业”的誓言,由此引发的欧美之间矛盾已经无法通过协调的办法获得解决。

  政治修补关系“口不对心”

  而在政治上,欧美政客虽然掩盖相互矛盾,总是称“美欧矛盾是兄弟摩擦、夫妻吵架”。但只要冷静观察他们的言行矛盾,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口不对心”。

  德法等国以“打哈哈”方式回应白宫要求增兵阿富汗之时,奥巴马声称“修补欧美关系是白宫第一头等大事”,但转身又拒绝参加今年5月在西班牙举行的首脑峰会,令欧盟咬牙切齿。这显示欧美利益冲突已经急剧向纵深扩展。

  直接原因

  中欧经贸相互依赖

  默克尔就任之初,对中国不了解,而且态度比较冷淡。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西方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和世界贸易走弱推动了德国经济的中国化。如今,中德已互为各自所在地区最大贸易伙伴。这是默克尔改变对华态度的根本原因。

  在默克尔访华前夕,德国媒体“德国之声”撰文称,“中国是德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推动力”。报道称,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目前,这一关系的重心正出现转移,据中国德国商会统计,过去几个月中,中国市场成为拉动德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009年,德中两国的贸易额为920亿欧元,德国的机械设备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拥有稳定的销售市场。今年第一季度,德中贸易额增长了34%,德国下萨克森州的航空工业代表施特凡·施罗德指出,中国人的雄心和抱负为德国人创造了机会。

  报道还援引中国德国商会主席华立新的话称,"无论是中国还是德国,都不可能独挡一面,都相互需要对方"。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率先摆脱金融海啸的负面影响,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并以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目前中国在欧洲国家的公众形象正在逐步改善。

  今年6月1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访问希腊,他会见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时发表的讲话展示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对欧洲坚定的支持。张德江表示,中方坚定支持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联手救援措施。中国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承担了相应义务,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各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创造条件。

  深层原因

  中欧有共同利益又各取所需

  国际关系专家邱震海指出,中国和欧洲有共同的利益,就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乃至政治秩序面临重新调整、势力重组,双方共同参与规则制定。

  中欧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政治互相猜疑的时代,开启了理性务实的时代。

  同时,不少欧洲经济学家认为,欧洲未来几年将缓慢增长,需要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给欧洲经济带来活力和驱动;而中国同时也需要欧洲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经历了金融危机,中欧力量正悄然发生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面临调整:相互影响更为明显,合作互补更加迫切。

  未来关键

  尊重对方利益增进互信

  默克尔访华期间,温家宝表示,中德合作证明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大国完全可以进行全方位合作,最关键一点是增进互信,中德合作在全球具有示范性意义。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中欧在贸易摩擦、气候谈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利益冲突,但加强合作将在双方关系中"唱主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表示,在新的历史阶段中,欧盟方面就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与中国携手创造更大的共同收益。从观念上说,这就需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对双方的关系真正给予战略性的重视,不将对方视为"潜在威胁"。在国际合作中,不应只看到双方眼前的收益对比,更不应把眼光盯在别人的收益和自己的付出上,而应该通过合作共同创造新的收益。

  应该说,默克尔此次访华取得的成就正是这种外交理念的成果。扩展而言,这种积极的信息不仅对于中德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欧关系乃至所有国际关系,都是有启发意义的。

  中欧关系回顾

  蜜月期

  1995年-2005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德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从1995年到2005年,中欧关系也进入媒体所称的"蜜月期",逐步建成了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框架。

  磨合期

  2005年-2008年

  2005年以后,中欧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波折。特别是2006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第6份对华政策文件,一改此前不断提升中欧合作规格的调子,要求中国更多地借鉴欧洲的价值观,尊重欧盟在全球范围内的既得利益。同时,欧盟委员会还出台一份对华贸易战略文件,强调"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欧方可以合理地要求中方承担更多责任的时候了",明确提出中国已经成为"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最重大的挑战"。2008年,欧洲一些国家更发生了数起不利于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事件,中欧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回暖期

  2008年-?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继续迅猛发展,并以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在欧洲国家的公众形象正在逐步改善。此次默克尔访华所象征的中德关系的全面回暖,正是这种新变化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德关系踏上"新的历史起点"绝非一种外交辞令,而是对于双方关系发展态势的客观评价。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