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挂上“介山”发动机的靶机,在台军九鹏基地成功试飞,成为台军巡弋飞弹的动力来源;在这之前的中流飞弹,则采用遥控靶机的外型设计,可达上百公里射程,是至今才曝光的台军秘密计划。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7月27日电 台军“雄风计划”主持人、被誉为“反舰飞弹之父”的台“中研院”院士韩光渭最近出版回忆录,披露台军“中流”与“介山”两个从未曝光的极机密计划。据悉,这也证实在1980年代,台湾已有少量射程一百公里以上的反舰飞弹。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韩光渭在书中透露,台湾1978年“双十”阅兵,首度展出射程四十公里的雄蜂反舰飞弹(后改名雄风一型),次年初“中科院”推出超过一百公里射程的“中流”计划;2月27日,蒋经国裁示研发,目标三年内完成。
中流飞弹采用遥控靶机的外型设计,等于一架“无人神风特攻队”,可达上百公里射程。由于距离已超出发射者的视界,因此终端导向必须使用主动导引,在弹头上装一具小型雷达;飞弹“射后不理”,自己寻找目标。
1981年12月的“擎天五号”演习,中流飞弹首次命中靶舰,但次年9月的“擎天七号”演习,中流飞弹却连续发射多发都未中靶。台湾当局“国防部”下令暂停部署,不久“参谋总长”郝柏村上台,下令停止该计划。
不过研发人员决定进行“实验室战备”,将手头现有料件组装成十枚飞弹,对此“国防部”指责“余款续用有失允当”,所幸“中科院”代院长黄孝宗、副院长刘曙晞等人坚持,一旦遭遇“国防不时之需”,对敌人绝对有“奇袭”效果,才保住这批飞弹。直到1992年雄风二型飞弹服役,中流飞弹才退役解体。
报道说,“中流计划”虽然半途夭折,不过仍对台军有重大贡献,包括主动寻标雷达,后来用于雄风二型飞弹,与台湾空军航发中心介寿二厂合作“介山”计划,利用以色列引进技术,研发小型喷射引擎。
1993年11月17日,自制的S引擎在台军九鹏基地升空。韩光渭指出,当天测试相关数据,因此“只”飞了两百公里,如果满载燃油,航程将是“好几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可以干什么,它也立即由"烫手山芋"变成"国宝"”。
据了解,S引擎的改良型,就是台军雄二E巡弋飞弹的动力来源,射程可达六百至八百公里。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