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赵明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6时10分报道,鸿海集团(即富士康母公司)董事会日前通过了对成都及郑州两地的6400万美元投资计划,同时暂缓了在台投资;至此,长达两个月的富士康内迁之争终于落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张翼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的时候,明确地表示,这是像富士康一样的代工企业向内地转移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张翼:近年随着南方劳资双方的争执增多,相对而言,初中学历的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且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上都有一定优势。
张翼副主任同时提出,富士康这一次决定将6400万美元投向郑州和成都,这种布局本身对于其他代工企业来说,也将起到一种带动作用。
张翼:富士康是一个代工企业,是一个产业链条,富士康的转移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转移,这是金融危机之后,企业向中国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推力,预示着企业的大规模转移拉开序幕。
有分析认为,中国前一轮经济大发展是人的迁徙带动的,大量农民工从中西部的农村地区迁徙到沿海地区打工,带动了上一轮的经济大发展。而下一轮经济大发展可能由企业的迁徙来带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张翼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分析:
张翼: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都有优势,企业转移之后,中西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从反面讲,转移的初期肯定存在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的问题,但是这会在转移中解决,总体而言,企业转移的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另外,专家还提示,在企业内迁过程有些问题是必须引起充分重视。企业往内地转移的积极性比较高,当地政府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必须擦亮眼睛,制定好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需特别注重员工权益的保障,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当然对于企业来讲,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