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新闻背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来龙去脉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7月29日10:58
  新华网巴黎7月28日电(记者 李学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理事会27日至28日在该组织所在地、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举行特别会议,正式批准了《基准文件》,它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了具体实施的决定性阶段。

  ITER计划是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实验,目的是采用类似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使氘、氚在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洁净能源。

  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聚变的原料取自海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同时它还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也几乎没有放射性危害。目前,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能源正逐渐枯竭,而人类正在使用的核裂变能以及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ITER计划最初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里根于1985年联合倡议,并由美国、苏联、日本和欧盟共同启动。然而,这一计划曾因种种原因搁浅,美国也曾一度退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加重,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该计划重新得到重视。中国于2003年初开始参与,美国于同年晚些时候回归,韩国和印度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加入,从而使这一计划的参与方达到7个,参与国达到33个。 2006年5月24日,上述七方草签了与该计划有关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同年11月签署了ITER条约。2007年10月24日,该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ITER计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根据协议,各参与方主要通过实物和资金两种方式为ITER计划作贡献,研究成果各方共享。

  ITER计划将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2007年年底开始至2019年,为实验堆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持续20年,为热核聚变操作实验阶段,其间将验证核聚变燃料的性能、实验堆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以及核聚变堆的可开发性等,为大规模商业开发聚变能进行科学和技术论证;第三阶段历时5年,为实验堆拆卸阶段。实验阶段结束后,各参与方还将同时进行示范堆建设,为最终实现商业堆开发做准备。

  ITER实验堆高度为24米,直径30米,计划产生等离子体的体积为840立方米,维持时间为400秒,聚变能500兆瓦,输出与输入能量比最低为10:1,最高可达到30:1。据专家介绍,这一计划是在业已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的,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