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5岁男孩坠楼连遭三医院拒收 医生称很正常(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0年07月29日12:12

  从四楼摔下,连遭三家医院拒绝后,5岁男孩小博病情让人牵挂。7月28日,记者从青医附院得到最新消息,孩子病情很稳定……

  医院为什么会拒收重病号?记者从岛城大医院中找了四名医生采访。“这个很正常,不觉得太稀奇… … 就是害怕承担责任。”不耽误时间抢救病人,这种头等大事,在白衣天使的眼里竟成了普通事。

  最新病情

  孩子情况稳定不想麻烦好心人

  7月28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小博的母亲邓女士,向她询问小博现在的状况,邓女士说:“小博现在情况很稳定,医生也说没有发现很大的摔伤。”因为小博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仍然可能有未发现的伤痛。

  由于邓女士曾提起来青岛带的钱已经用完,所以很多市民也打进本报热线表示希望可以捐款帮助小博,记者向邓女士转达了市民的好意,邓女士却婉言谢绝,她说:“医院现在也没有通知我再交费,以琳其他的家长也帮我筹了些钱,所以不必麻烦好心人了。”鉴于小博目前病情稳定,记者并没有进行过多询问。

  ◎医生说这事

  这种事很正常,主要怕担责

  小博的事发生了,这次是因为医院没有相关条件,拐了好几个弯才到了合适医院。市民在关注这件事的同时,也在反问,会不会有更多像小博这样的重病号治疗时受阻?即使医院有这个条件也怕担责任而拒绝?

  从4位三家甲等医院医生口中,记者了解到,不能排除拒绝重病号的事确实存在,晚期患者、伤势重的都可能成为拒绝对象。

  原因一:风险大的患者,怕承担责任。

  “明知道推出去的后果,可更害怕留下来。”

  说句实话,小博的事情我们看了没什么大感觉,因为这样的事情很正常。一个5岁孩子从四楼摔下来,家长情绪又那么激动,在这种情况下,在一刹那医生内心是徘徊的,“该不该接,出现意外怎么办?”

  现在的医患矛盾这么紧张,不管是出现问题或者没有问题,遇到重病号时都特别谨慎。

  不排除还有拒绝重病号的情况存在。但医生内心是很挣扎:“明知道推出去的后果,但更害怕留下来。”

  四位专家全部提到责任两个字,害怕出现问题会引起纠纷。

  原因二:重病号?轻病号?还跟医保有关系?

  “肯定有关系,超了就不行了。”

  这是东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生点的原因 。重病号用药多、花费也多,可是医保每年或每月对这所医院动用的医保数额是有限制的。医院不能超出这个额度,否则就得自己担负。

  也是在这种前提影响下,才会出现重症患者被拒收现象。

  原因三:占用床位周转不开。

  这个原因只针对晚期患者,比如一位肿瘤患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化疗和放疗都没有效果。在收治入院时,医院就很犹豫:收了,也不能进行什么治疗,也只是维持生命体征的常规治疗,这些在家也是可以做的,而且医院床位太紧张,影响周转。不收,患者可能就会有意见。

  ◎两家医院正面回应

  不是不救,是我们不具备救治条件

  浮新医院医务部刘主任

  “跟值班医生了解清楚情况,我们不是没有急诊,而是没有小儿外科,卫生许可证上就没有这一项。当时孩子送来后,医生简单进行了外部检查,发现生命体征还算平稳,建议她赶紧转院。至于不能派车,确实也没办法,外面停着的是我们的内部车,专门供取血和急救用品。车上什么急救设备也没有,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资质这么做,派车转院都需要进行审批的。”

  市儿童医院有关负责人

  “尽管儿童医院在市民看来是一个设备齐全、专业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但是由于医院发展不均衡,医院一直没设立脑外科专业 。而脑外伤的确定依赖于CT的诊断,孩子从4楼摔下来,首先要考虑的是有无脑外伤,我们医院的CT 机使用时间已有十多年了,颅脑有微小病变容易漏诊,所以当时家属带孩子到我们医院就诊时,值班大夫首先想要确定有没有脑外伤,然后又想到我们医院的救治条件 ,为了争取救治时间,才建议患儿家长尽快带孩子到青医附院就诊。”

  ◎一家之言

  救死扶伤还需要理由吗

  小博的伤病仍在治疗,记者的追问还在继续,部分医疗工作者的说法新鲜出炉了!

  在医院的种种答复中,在医疗工作者的种种说法里,我们更多的不是读出了一丝宽慰,而是一丝质疑、一丝迷茫。质疑何在?我们质疑某些医院硬要拿着生硬的制度讲道理,所谓“派车转院都需要进行审批”,试问,审批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因为要审批我们就再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因为要审批,我们就可以任一个危在旦夕的孩子自己去街头打车求救了?反问一句,哪位领导或者熟人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要不要审批呢?

  迷茫何在?我们迷茫于纷纷杂杂的借口之中,或言机器老化、或言能力不够,其实说到底还有计较在里面,不是有医生说了么:责任、医保、床位,这些东西很是伤人脑筋,伤到什么程度,伤到见了快没性命的人都能让你“特别谨慎”。我们更大的迷茫在于,到处都有借口,到处都是理由,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是不是要坐在家中等死了?是不是不要去医院了?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大家都知道。剑掉水里了,船都走了,形式都变了,有些人还按着原先刻好的记号往水里跳去捞剑。人命都快没了,形势万分危急,他还拿着一些理由照本宣科。要么就是这个人真的是死脑筋,要么就是这个人真的对生命太漠视了!

  你曾经也被医院拒绝过吗?怎么看待医院拒绝“重病号”?如果您也在关注小博,关注医院拒绝病号,请拨打80889023把你的经历和想法告诉我们。

  ◎市政协委员王夕源

  生命危急还要靠运气来拯救?

  关于小博的问题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7月28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市政协委员王夕源,对于这件事,他的发问可谓振聋发聩:生命危急还要靠好心人、靠运气,这不值得深思吗?

  谈起小博的遭遇,王夕源委员说:“孩子得急症,有生命危险,这不是天灾,不是什么百年不遇的事情,这在老百姓看来很常见,一年下来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可遇上这样的事,小博和他的母亲居然还要碰运气,找了三家医院,最后还靠好心人帮忙,这才得到救助,这在一个成熟的城市发生,实在是令我们尴尬!试想,没有这个好心人帮忙,或者孩子的伤情万一严重,出了事怎么办?我们城市的紧急救助体系还是有待完善。”

  对于医院的所为,王夕源委员认为也应客观看待。“医院推却为什么?出了医疗事故很难处理。一旦出了事,法律上又没有详细的处理规范,面对冲动的患者家属,医院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成问题。说到底,医院接不接收病人不应该人说了算,应该制度说了算,你有这个资质你就得接,你没这个资质你不能乱接。资质的认定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设定了要让老百姓知道。”

  ◎那个出车的好心人

  有些人想多了,好坏只是一念之差

  在之前的报道中,记者曾经提及一位私家车主,这位好心的车主在紧要关头主动把小博母子送到了青医附院。7月28日,记者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好心车主,车主姓倪,谈话之初,他第一个问及的是小博的伤情,谈话结束时,他还想呼吁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帮助这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整个救人的过程在他看来平凡无奇,用倪先生的一句话说:“当时也没多想,好坏只是一念之差。”

  “前天(26日)晚上10点40分左右,我在儿童医院给自己孩子的粪便做检查,孩子拉肚子,正在那等着,只见3女1男抱着个孩子疯了一般跑进急诊室,其中一个女的嘴里不停喊着‘救命,救命,我孩子从四楼摔下来了’”。倪先生称他当时仔细看了那个孩子,没见有血,或许有救,“我正想着呢,那群人又跑了出来,这次那个女的嘴里开始念叨‘谁能拉我们去青医附院’。我看见他们跑到一辆车跟前,说了没几句,那个车主摇了摇头,我就跑下去了,我说我拉你们过去吧。”倪先生在车上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以最快的速度把小博母子送到青医附院,小博得救,“我也长舒一口气。”

  直到现在,谈起这件事情倪先生依然有些激动,这些激动来源于整个救人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我后来才知道,来的那两男一女和小博的母亲素不相识,就是住得近一些,小博的不少费用是他们垫付的,他们第二天就要回老家,为这事钱都用了,老家都回不了,可他们一点也没多想;还有在青医附院,小博着急做CT,一个大姐捂着肚子等了半天了,知道孩子的情况,执意让孩子先做。现在这个社会 ,这些人这样做不容易,很难得。”而对于一些医院的冷漠态度,倪先生没有多说什么,“我怎么说呢?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不是个单独的个体,能力到了就该做。不过这也难怪,目前这种形势下,有些人怕惹麻烦,我相信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关键就是遇到事情的那一刻,有些人可能想多了,好坏只是一念之差。”

  记者 田野 牛青青宫岩 实习生 蒲凤楠

(责任编辑:news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