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解疑石化设施深入居民区:高额税收难舍弃

来源:南方周末
2010年07月29日13:40

  “城市化工危险无处不在” 石化设施为何深入城市居民区

  作者: 南方周末实习生 雷磊

  ●城市规划无序

  ●地方行政不作为

  ●政府部门看重经济利益忽视民众安全

  ●环境信息不公开

  ●相关法规缺乏且执行不力

  ●高危行业人员培训极不规范

  受访者:周勤 东南大学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化工工业布局

  南方周末:7月28日,南京丙烯管道爆炸,此前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兰州石化公司爆炸等化工事故频发,原因何在?

  周勤:化工事故的发生是跟当下的现实是分不开的。三十年来,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这种高速度也常常是无序的。化工行业自然也摆脱不了这样一个问题,侧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防护和选址规划。这是一种工业大发展的症候,就像日本在工业化时期出现的日本水俣病事件一样。

  南方周末: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化工产业的安全问题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周勤:现在对于化工行业并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对于化工企业的规划建设的规定也多属于地方性的法规。在涉及化工产业规划的法律中,现在勉强达成共识的也只是化工企业应避开水源地及公共湿地等。根据我对化工行业多年的观察,六七十年代时对化工行业的规定都是非常严苛的,比如应该离居民区多远或者水源多远等问题都有很严密的规定,而现在对于化工产业的规定松动了许多,至少在执行的层面上是这样。

  南方周末:南京的爆炸也发生在居民区附近,从而造成了平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周勤:法律中对于化工设备管道同居民区的安全距离是有清晰规定的,但现实中这些规定很难落到实处。据我了解,发生爆炸的栖霞区在之前只是一个郊区地带,那些输送石化原料的管道也是在当时埋下的。后来随着发展这些地方变为了人迹繁华的地区,可以说管道铺在居民区内是有历史原因的。

  南方周末:那能否说化工用管道铺在居民区中是不可避免的?

  周勤:绝对不是。房子建到了安全距离之内,这其中政府和企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首先,开发商也不顾条件限制,盲目进行开发,完全不顾及业主的生命安全。其次,政府就没有很好地履行信息公开的责任,没有公示相关信息,让民众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以方便民众在购房时考虑选择。另外,政府审批开发商在这些危险区域进行开发的过程也是要受到诟病的。去年时,就有居民去现在发生爆炸的和燕路抗议液化气加气站的修建,但是政府的不作为,让这些自救的努力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先有城市规划上的无序,后有行政上的不作为,才使得化工企业带来的威胁一次次成为现实。

  南方周末:地方政府部门对这种危险没有认识么?

  周勤:政府部门对于这种危险的存在是很清楚的,但化工企业带来的税收是很高的,这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很难舍弃。可以说,政府部门在化工利益和民众安全之间做了一个选择题,而最终的选择又是缺乏智慧的。化工企业建在居民区,就是放了一个炸弹在人群当中,风险很大。但在实际的权衡中,政府考虑到石化利益的交换,又会选择火中取栗。

  南方周末:针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政府有没有什么措施应对?

  周勤:事故的频发已经让不少地方政府认识到危险了。我了解到,南京市政府已经开始提升石化企业的入行门槛,南京市石化企业的行业门槛已经由3000万元提升到了8000万元,淘汰了大量资质不足的中小石化企业。为了解决化工企业深入居民区的问题,当地也开始搬迁拆除一些城区的化工企业,爆炸发生的塑料厂就属其中之一。但同时也要看到,化工企业拆除搬迁所需要的巨大成本,让政府积极性不是很高。

  南方周末:具体到南京7月28日的事故,还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周勤:爆炸管道所属的金陵石化是有着三四十年历史的老企业了,一般来说化工行业的开工调试和老化期是特别危险的。这一次的事故和化工企业的设备的落后老化分不开。

  南方周末:除了设备还有其他的原因么?

  周勤:化工企业要出事,必须满足温度、浓度、火源等等一些条件才会发生。化工行业是个高危险行业,所以一般而言防护措施也特别严格,通过一些技术和程序上的设置,作为事故而言是可控的。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化工事故特别是爆炸这样的恶性事故一般来说都和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密切相关。曾经在广西贵港市发生的一起下水道汽油爆炸事故就是由于工作人员在现场使用打火机引起的。

  南方周末:对于频发的化工事故,您有什么建议?

  周勤:首先就要在立法层面上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当下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对于化工行业规范而言都不是刚性的。要防止化工事故,需要化工行业的专业立法。其次,政府对城区的化工企业要实行强制的搬迁,迁往人烟稀少地区,无论代价多大。再次,化工企业必须远离居民区,这样的话一旦发生事故,救灾空间也大得多。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必须严格,当下我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极不规范,存在巨大的危险。

  南方周末:防止化工悲剧重演,政府和社会还能做些什么呢?

  周勤:软性机制上可以学习加拿大,加拿大法律上也并未很严格地禁止化工企业在居民区附近建立厂房和销售点,但会对这些企业征收相当于营业额10%的税收,高额的税收使得化工企业自然地避开了居民区。

  政府和社会要构筑一个避险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信息公开,严格对化工企业审批程序等等。化工企业的原料常常都含有剧毒,对人与环境的危害深远,这样的危险是无法消除,只能进行发生可能性的控制。一个化工企业就是一个潜在的炸弹,太危险了。

  南方周末:就现有的情况而言,这种危险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

  周勤:打个比方,我国是世界上乙烯产量最大的国家,而且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这些规模与增长是和威胁成正比的。很多城市为了经济增长都会引进建立化工企业,或者扩大生产规模。就现在而言,危险已经是无处不在的了。

(责任编辑:news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