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江苏盱眙汉墓新出土兵器 2000多年锋利依旧(图)

来源:扬州晚报
2010年07月30日10:26
7号坑正在清理现状 南京博物院提供
7号坑正在清理现状 南京博物院提供

暗花纹铜铍 南京博物院提供
暗花纹铜铍 南京博物院提供

长叶形铜矛 南京博物院提供
长叶形铜矛 南京博物院提供

宽叶形铜矛 南京博物院提供
宽叶形铜矛 南京博物院提供

  

          717日,本报曾对盱眙东阳汉墓考古发掘进行报道;前天,南京博物院再次邀请本报在内的20家媒体,前往现场观摩,同时发布盱眙东阳汉墓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本报也是受邀的扬州唯一媒体。

 

  【考古现场】

 

  新发现大型竖穴岩坑

 

  大云山山顶区域25万平方米之多的陵园,气势非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号墓考古发掘现场。攀着绳索,缓缓走在陡峭的墓道上,该墓葬虽然破坏严重,但是残存的棺椁还是显得异常雄浑大气。接着,现场观摩的是2号墓形制及让人惊奇的金缕玉衣和玉棺。2号墓玉棺残留的玉片上,有不是很清晰的文字。考古人员解释,这是玉片的编号,可能和玉片的排列有关;其中一个疑似“甲”字,是古代数字排列中常用的。

 

   随后,顶着炎炎烈日,记者来到陵园内东南区域,据介绍,这一区域早前经发掘证明为建筑区域,表土以下散见大量筒瓦、板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后经钻探发现,建筑堆积之下竟然有一大型竖穴岩坑,即7号坑。记者看见,7号坑平面近似梯形,南北长26米,东西最宽处达18米。坑内木椁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长约15米,顶部向中心略微塌陷。由于顶板塌陷处发现了漂浮上来的车马器和漆器,因此,尚不能对7号坑是墓葬还是陪葬坑的性质进行明确断定。但盱眙大云山西汉大墓考古发掘领队李则斌认为,7号坑比2号墓规模大,但是级别显然没1号墓和2号墓高,可能是墓主人晚辈。一般而言,这里是墓主人大儿子安息之地。

 

   东门外有30米宽大路

 

   目前,大云山考古发掘与勘探正继续进行中。考古人员还在东墙外发现一条笔直的夯土道路,同时在东门外南北两侧勘探出大型夯土台基两处,推测为东门外的阙台遗迹。

 

   尽管受到开山采石的破坏,部分夯土路基已被挖开,但道路的整体面貌十分清晰。道路方向为正东西走向,宽30余米,残长约600米,顺山顶呈缓坡装向东延伸至山脚。从残留的剖面看,路基夯土层明显,每层约1020厘米,两侧铺有砖砌排水沟,构筑考究。

 

   阙台遗迹主要是残存的门阙台基,现存为两个独立的土墩。钻探表明,台基均由夯土筑成,大体呈长方形,紧靠陵园东门。

 

   【出土文物】

 

   银制合页仍然可使用

 

   通过将近一年的考古钻探和发掘,目前已确认大云山西汉大墓身份极其显贵,很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王、侯级别人物。

 

   714日首个“媒体开放日”向媒体公开发布盱眙东阳汉墓考古发掘的进度时,公布的出土文物让人称绝;昨天有关方面再次向媒体展示了最近出土的一批文物,例如玉环、玉佩、玉蝉等各种玉器,残存的漆剑鞘以及保存完好的金属饰品。

 

   当考古人员展示一件龙凤玉佩时,现场赞叹声一片。这件龙凤玉佩使用了透雕、圆雕、浮雕和游丝毛雕,代表了当时玉器加工的最高工艺。一件银制的合页,形制规整,与现在使用的差别不大,是某件木橱柜的遗物;时隔2000年,还保存完好,考古人员表示,如今还可以使用。现场不少记者感叹,这些金银器、玉器,可与当下最高档、最时尚的奢侈品相媲美。

 

   暗花纹铜铍形似夫差矛

 

   当然,这次展示的最精彩文物要数兵器。据悉,随着对1号墓清理的逐步深入,矛、戟、铍、剑等一大批精美的兵器被陆续发掘出来。由于1号墓的规格达到诸侯王级别,因此,墓葬中随葬用的兵器也同先前发现的金缕玉衣和玉棺一样,极其精美珍贵。据考古人员介绍,1号墓发掘出土的兵器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种,种类有戟、矛、剑、铍、锥、弩机、箭镞、铠甲等。明器较小,一般为实用器真实大小的几分之一。据悉,明器就是冥器的意思。而实用器则大多精美,集中出土于墓室东南区域。

 

   这些2000多年前的精美兵器,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非常锋利,甚至可以继续使用。

 

   因为这些珍贵文物埋藏在地下2000多年,如今重见天日,需要格外呵护。因此,这次是边发掘边保护,文保专家也被邀请到现场。考古人员称,一件文物,一开始都是沾满泥土,而且锈迹斑斑;通过文保专家小心翼翼地除去上面的锈迹,才能现出这些珍贵文物的本来面目。

 

   果然,经过文保专家的一双巧手,一件暗花纹铜铍呈现在大家眼前。只见铍首通体饰有黑色卷云暗花纹,通长45.1厘米,最宽处5.2厘米,下端带系并有穿孔。最让人称绝的是,我们所见花纹是立体的,可手摸上去,却发现表面是光滑的。考古人员介绍说,暗花纹是指在极少数精致的剑、戈、矛上所饰菱形、米字形及火焰状几何装饰,仅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所出兵器之上,是吴越青铜兵器铸造中特有的绝技。进入西汉以后,暗花纹技术极少发现,后来也慢慢失传了。由于发现量极少,加之目前技术上对暗花纹尚无法完全复制,一直以来,中外学术界对其形成机理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的主流观点为,暗花纹为富锡矿物颜料涂饰至兵器表面所致,这种特殊而精湛的青铜器表面合金化技术因工艺复杂,仅限于在极少数珍贵兵器上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铜铍与吴王夫差矛极为相似,不仅兵器的形状,其设计原理、铸造工艺和暗花纹工艺,也都是吴楚地区所特有的。可它究竟是上古神兵传至西汉并随墓主下葬的,还是墓主请铸剑师复古了上古工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长叶形铜矛矛身上半部正反两面均饰4组变形蟠螭纹;宽叶形铜矛矛身基本为素面,下端脊线两旁各开有2个镂空血槽。很多兵器的木杆一端配有错金银的铜镦,即在铜器的凹槽中嵌进金银。其中一件,不仅带有精美的云气纹,还刻画了十余只米粒大小的动物,包括老虎、野猪、鹿和熊等,纹路细如发丝,更似精美的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3号坑、6号坑分别位于陵园北墙与西墙之外,与陵园的夯土墙平行,且均紧靠陵墙。坑内也出土了大量明器类铁戟、铁剑、铜弩机、箭镞、箭箙、盾牌等各类兵器。

 

   【专家观点】

 

   2号墓玉棺可以复原

 

   江苏省著名考古专家、大云山考古专家组组长邹厚本,曾参与高邮天山汉墓和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此次,他也随同媒体来到了盱眙大云山西汉大墓考古发掘现场。

 

   这位老人表示,通过考古人员近10个月的考古发掘,已经可以肯定这是诸侯王的陵园。陵园虽然遭受破坏,但基本结构还很清晰,特别是2号墓,可以说在中国的考古史上,这次玉棺是保存最好的,完全可以复原。

 

   特派记者 陶敏 发自盱眙

 

   墓主“四选一”

 

   自首次向媒体公开发布盱眙东阳汉墓考古发掘的进度以来,大家就非常关注这位神秘墓主人?半个月前,专家结合东阳古城遗址的历史沿革,认为其主人的身份存在5种可能:荆王刘贾、郃阳侯刘仲、吴王刘濞、堂邑侯陈婴家族以及江都王刘非、刘建。 这次“媒体开放日”,墓主人身份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出土的陶器器型,墓葬的年代应该晚于刘贾生活的时代。此外,墓中发现了汉文帝乾元五年(175)始铸的四铢半两钱,却没有发现汉武帝元狩五年(118)始铸的五铢钱,为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邹厚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荆王刘贾的可能性也很小。

 

   现在,专家几乎已经排除了荆王刘贾的可能性。若四选一,根据出土文物以及史料记载推断,墓主人为郃阳侯刘仲的可能性很大?目前,还没有答案。

 

   庙山汉墓保护可来取经

 

   大云山考古专家组组长、江苏省著名考古专家邹厚本,曾参与高邮天山汉墓和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的发掘。对比当年考古发掘汉广陵王刘胥的墓葬,邹厚本认为,虽然没有汉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保存得好,但是盱眙大云山西汉大墓规模很大,而且陵园基本结构还很清晰,出土的文物质量也很高,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兵器。

 

   他告诉记者,现在仪征庙山汉墓是原生态保护。上周在省文物局组织的以庙山汉墓保护规划为主题的论证会上,他特意提出,建议参与庙山汉墓保护规划的人员来观摩盱眙大云山西汉大墓的陵园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庙山汉墓。

 

   坊间一直盛传庙山汉墓为江都王刘非陵墓,邹厚本认为,因为没有考古发掘,因此,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揭开谜团,这也为江都王刘非安息之地到底在大云山还是庙山,再次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背景

 

   ■阙

 

   我国一种传统的古代建筑物,是门前道路两旁高起的建筑物,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阙一般有台基、阙身、屋顶三部分。诸侯王陵园外的阙通常极少发现。

 

   ■铍

 

   一种两面带刃,形状似剑,装有长柄的长兵器,属步兵类武器。作战时主要用于直刺和砍杀。盛行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铍和矛的区别,除头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銎)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