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生前照片(1988年3月摄)。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顾瑞珍、吴晶晶、隋笑飞)一位“科学巨人”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一生为之牵挂的祖国和人民,也带走了无数中国人的深切怀念。
7月30日早晨6时许,上海。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教授逝世,享年98岁。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相信、更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清华校友总会的孙哲面色凝重,哽咽的语音无法掩饰他内心的沉痛,“作为我的老学长,钱伟长虽然走了,但他爱国敬业的精神,追求创新的理念,将永远让我们纪念、景仰!”
爱国是他终生不渝的情怀 “没有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就没有个人的一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这些都是钱伟长说过的话。在他出版的《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一书中,第一篇文章便是《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
回顾钱伟长近百年的人生之路, 爱国是他终生不渝的情怀。 小时候,钱伟长便喜欢读古典文学,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都曾激荡过他幼小的心灵。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钱伟长刚刚跨进清华的校门。他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和民族的灾难却让他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他毅然决定弃文从理。在他的心中,“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正是这种爱国信念的激励,钱伟长走上了科学之路。
1946年,在国外生活得很好的钱伟长回到国内,到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回忆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去。虽然回国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个暖水瓶,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更从来没有对国家丧失过信心。”
1947年,钱伟长获得一个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他到美国领事馆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
对此,钱伟长后来回忆说:“我忠于我的祖国,时时刻刻,心口如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制定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提出的专业计划包括原子能、导弹航天、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面对质疑——“钱伟长怎么不要自己的专业?”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专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钱伟长在上海担任大学校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一名“义务校长”,不拿学校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说:“我只要事情办得对国家好就行,没有别的要求。我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强大需要力量,而这力量就是知识。教育是振兴国家最重要的力量和手段。”
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一理念贯穿了钱伟长的一生,也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探索是他一生一世的追求 “钱老是中国近代力学与应用数学的主要奠基人,其拳拳报国的情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勤于钻研的作风,堪称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30日上午,在上海出差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得知钱伟长逝世的消息,专门前往钱老家中,代表科技部对钱老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钱伟长是中科院资深院士,历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英文《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主编。作为科学巨擘,钱伟长的科学贡献彪炳史册。
1940年夏,钱伟长从上海起航,开始了公费留学生活。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钱伟长是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很快,他们合作共同攻克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这个世界性的难题。这时,钱伟长仅28岁。
1941年5月11日是现代航空大师冯·卡门的60寿辰。为了向他表示祝贺,美国科学界的著名学者决定出版一本高质量的论文集。在这本论文集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钱伟长。他是论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个。
钱伟长在自己的论文里,提出了板壳理论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被世界公认为“钱伟长方程”。
由于钱伟长的出色成果,多伦多大学于1942年授予他博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离开多伦多,来到了冯·卡门的门下,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与钱学森一起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领域成果卓著。 然而,正当钱伟长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当了一名普通教授。
怀着报国之心,钱伟长急切地希望把他所掌握的世界科技发展动向、最新的知识、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奉献给周围的同事、所在的单位和自己的国家。
1949年至1956年的短短几年间,钱伟长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他还和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等一起,为确定我国力学发展方向及力学人才培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钱伟长的科研成果与心得更加喷发而出。在科研上,钱伟长甚至什么领域都去研究,什么领域研究都有收获,于是有人戏称他为“万能科学家”。
《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弹性力学》 《变分法和有限元》《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一本本的学术著作,无不在昭示着这位“科学巨人”的辉煌成就。
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心愿 “1946年,钱先生回国后在清华讲的第一节课是《近代力学》,当时我就是他的学生。”中科院院士郑哲敏回忆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近代力学,钱先生讲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和理念,大家都非常感兴趣,都很爱上他的课。”
时至今日,郑院士对钱伟长先生的教育仍然记忆犹新。他表示,“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非常先进,虽然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后来证实都是正确的。”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吴林祥也回忆说,钱老在学校给学生讲课时,就从一个内敛、自谦的人成为一个神采飞扬、风趣幽默的人。因为钱老讲课讲得好,好多外专业学生都抢着选修力学课。
钱伟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样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书育人是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追求与心愿。
1983年,钱伟长履任上海工业大学(后来,上海工大和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新的上海大学),开始了他人生新的起点。
调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后,钱伟长就倡议“拆掉四堵墙”:学校和社会之墙;校内各系科、各专业、各部门之墙;教育与科研之墙;“教”与“学”之墙。为此,他抓师资队伍建设,抓科学的学制建设,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抓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
钱伟长还提出,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
立德、立功、立言,一个人必会被纪念、被景仰。今天,一代大师钱伟长溘然长逝,但他的风范将永存天地间。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在贵州毕节毛纺厂呢刻工艺车间考察(1997年5月21日摄)。 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右)和钱学森(左)在政协六届五次会议闭幕式上(1987年4月8日摄)。 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生前照片(1987年3月摄)。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中,当时为清华大学教授)和教员们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钱伟长教授(前右),应邀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讲课,并认真解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1971年4月,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钱伟长与参观学校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在一起(1971年4月12日摄)。 新华社发
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7月30日6时许在上海逝世。钱伟长生于1912年。这是钱伟长在全国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小组会上发表意见(1980年8月29日摄)。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