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超长暑假怎样度过?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02日05:58
  今年暑假,我省将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目标,假期由原来的六十天延长至七十五天

  60后暑假里学唱样板戏;70后有对 《霍元甲》《少林寺》的痴迷;80后的记忆里,暑假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作业,玩游戏。而90后、00后的暑假,却过早加入到上辅导班、特长班的行列。

  暑假成了“第三学期”

  还未放假,中小学门前就随处可见“兴趣班”“特长班”的宣传广告,在广告的直接或间接诱导下,大多数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选择了辅导班或特长班。

  “放假比不放假还累!”太原市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刘美娟对记者说:“上学时每天的作业是有限的,自己还有时间自由支配玩一阵。可放假后,最紧张的一天是上午10点前去英语补习班,10点后去学音乐或绘画,下午又去舞蹈班,晚上还要写作业,实在是太累了。”

  印象中,暑假是快乐的代名词。然而,对不少家有儿女的父母来说,面对假期,难免有些头疼。在媒体工作的白宏说:“我也想让孩子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但放假后同院的孩子大多都在补课,要找到和她玩的同学真是太难了。让孩子整天待在家里,还是跑出去玩?家长反复考虑也没有主意。在家里,由于没人管,他们不会自觉做作业,整天上网、看电视,家长又不放心,出去玩,安全无保障。所以最后只能选择上辅导班,至少能让孩子有事可做,学多学少无所谓。”

  白宏的话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作为家长,她认为少年宫、社会团体、社区应在假期为孩子们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哪怕只提供场地也行,即使收费也行。

  记者采访中发现,假期里,学校的大门都关了,而社会上为学生提供的活动场所、设施又少得可怜。家长上班无暇照顾孩子,假期学生成了 “三不管”。在此情形下,孩子进辅导班似乎成了相对好的选择。于是,“赶场”上课的孩子,就像陀螺一样,在不同的补习班之间旋转。不少家长将孩子的假期当成“第三学期”。

  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选择在家消磨时间,有明确目的的也只是去图书馆、运动场。现在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最多的活动是游泳。一些孩子虽然选择了参加体育锻炼,但活动场所却让记者有些心酸,家属院内、大门口也成了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地方。

  给孩子一个纯玩假期

  让孩子多玩一些,确实必要而有益。暑假了,孩子的任务就是玩,这一条,理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夏县二中高级教师张江龙对记者说,多年来,我们一边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一边却用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辣手摧花”。小小年纪,许多孩子鼻梁上架上了厚厚的眼镜,那些以前只光顾成年人的诸如抑郁、失眠等疾病,不同程度地出现在个别青少年身上,看着就让人揪心。

  张江龙说,许多家长都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越是焦虑于此的家长,越有可能真的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试想,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只有硕果仅存的“智”,且是应付考试的“智”,今后不输才怪。今年暑假,张江龙只为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报了跆拳道兴趣班,目的就是让孩子多玩、会玩、玩好。

  张江龙认为,孩子玩出的很多名堂,都是课本上找不到、学不到的,更是作业和考试压不出来的。司马光砸缸,就是在玩中产生的智慧;曹冲称象,也是在玩中求得了真知。况且,奔跑、跳跃、攀爬、冲撞等各种玩的形式,哪一项不是在锻炼身体?玩得越“疯”,孩子身体越健康,脑子越活络,精力越旺盛,疾病也越少;玩得越“野”,越能调动起孩子的全部感官和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资料。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足球赛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精神、团结的力量”,张江龙说,“中国的乒乓球很厉害,足球却一塌糊涂,原因何在?我们缺乏团队精神。上学时只顾个人排名,不懂得团队合作共事,长大后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课本中学不出团队精神,得用足球、篮球等等“玩”出来。让孩子多玩一些,确实必要而有益。但不能让孩子多“玩”网络游戏,做完作业就让在家看动画片,这绝不是健康的玩法。要玩,必须玩得健康有益,能够玩出“德智体美劳”,这就需要家长多动脑子,帮孩子找准方向,设计“玩法”,朝着正确方向玩。

  张弛有度健康成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孩子来说,玩是假期中最好的学习形式,玩能激活孩子内在的潜能;只知道让孩子进补习班的家长肯定不是优秀的家长;假期补习可能获得短期效果,却有损孩子的长久发展。

  太原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黄建林认为,学习有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两种,孩子们平时在学校间接学习科学知识,虽然“来的快”,但容易遗忘,好不容易放假了,就要尽可能地增加孩子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直接学习生活的科学知识,虽然“来的慢”,但学得真切,学得牢固,自然也会弄清楚问题的实质。

  孩子的假期要过的健康快乐,还离不开家长们的精心安排。黄建林强调说,家长还要抽出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不要借故工作忙、应酬多而早出晚归,从而让个别孩子产生“亲情饥渴”。

  面对孩子们想玩,又缺少场地和器材的现状,张江龙建议,社会要保障孩子假期正常的活动空间,所有的中小学校只要条件具备,假期都应敞开大门,定时向孩子们开放图书室、电脑室、游艺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学生们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假期自主学习、健康娱乐的乐园。

  本报记者张隽波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