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新世纪周刊》:探寻人民币汇率政策走向何方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8月02日09:08
  中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50分报道,从7月15号到30号的半个月里,央行网站上连续刊载了5篇关于汇率改革的署名文章。它们绝不是各种政府网站上常见的将高官讲话作原文照登,而是央行决策者们的针对敏感的"汇改"所发表的精心之作。核心决策者们如何构想人民币未来的方向?每个人都擦亮双眼,盯着,思索着。

  这五篇文章的署名是同一个人——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胡晓炼是央行系统内一路成长起来的官员,低调是她留给外界的一致印象。当2009年7月,她升任央行副行长时,分管业务涵盖着央行最为核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再度专访胡晓炼,试图通过封面文章《构想人民币》,探寻人民币汇率政策走向何方?中央台记者柴华对《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霍侃进行了采访:

  柴华:在2009年担任央行副行长之前,胡晓炼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以及局长的位置上履职8年多,应该说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一路随行者。在她看来,汇改有没有具体的步骤和时间表?目前判断,什么样的汇率水平才算是合理的呢?

  霍侃:关于汇改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我们在采访胡晓炼行长的时候他也一直强调说汇改是没有时间表的,因为现在对于人民币汇率到底到什么水平是合理的,国内和国际上争议非常大,所以很难说汇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就是我们的目标。其实汇改的目标主要就是形成一种机制让人民币汇率可以自由浮动,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浮动,一旦这种可能自由浮动的机制形成之后,改革的基本的要求就达到了。

  当然将来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浮动的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的日波动区间在中间价上下的千分之五浮动,现在有一些市场人士建议,进一步扩大日波幅。但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胡晓炼行长认为目前的波幅还是比较合适的,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将来在长远的发展方向上,什么时候扩大,比如扩大到什么程度,最主要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

  柴华:从2005年7月的汇改之前一直到现在,社会上一直有很多人担心汇率升值和波动对出口企业形成难以承受的冲击。走走停停了5年到今天,企业的适应力究竟如何?

  霍侃:从汇改开始到现在,企业的实际反映情况来看,其实大家之前有一点对改革的副作用估计的比较严重,相反对企业灵活应变能力则估计不足。实际上从效果来看,大多数企业已经具备了适应市场变化和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从数据来看,这几年正好是中国外贸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在这些年已经积累了很多应对汇率变化的财务管理的办法,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创新来提高它的利润空间。另外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跟外国的进口商来谈判把汇率升值的这些成本转嫁出去一部分。另外有一些企业它本身还有进口的业务,这样它通过进口降低了成本的好处,也可以分担它的一部分损失。我们在分析汇改对外贸的影响不应该只看对某一家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影响,而应该看对整体的外贸发展的质量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