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7月30日清晨,登山爱好者在湖南崀山“八角寨”丹霞地貌风景区拍照。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新华网南昌8月2日电(记者 沈洋 许雪毅)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贵州赤水6地组合而成的“中国丹霞”,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0处世界遗产。这是继“中国南方喀斯特”之后,捆绑申遗成功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据了解,捆绑申遗的六个地方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丹霞地貌:贵州赤水、福建泰宁代表青年期,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代表壮年期,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代表老年期,它们分别是高原峡谷型、峰林城堡型和孤峰宽谷型的代表。
得知六地组合的“中国丹霞”申遗成功,长期关注这个项目的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黄细嘉十分高兴。他说,捆绑式为中国申遗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但同质化现象也很突出。捆绑式申遗不仅提高成功率,而且可以让尽可能多的遗产纳入到世界遗产规范中保护。
黄细嘉说,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0个申遗项目,其中约100个进入预备申遗清单,按照一个国家一年单类只准申报一个项目的规定,各地申遗竞争特别激烈。捆绑申遗将内涵趋同的内容有机组合为系统资源,也让一些确有价值,但规模略显不足的资源搭上“便车”,提高了遗产保护的等级。
资料图片:7月30日黄昏,一位登山爱好者在湖南崀山“骆驼峰”丹霞地貌风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福建泰宁县旅游事业局副局长李彬说,为了成功申遗,六个丹霞地貌的管理方建立了联席会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申遗成功后,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学习和交流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举措。
捆绑申报对整个丹霞旅游品牌的提升、市场的开发,都很有好处。黄细嘉说,申遗过程中,各方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为将来旅游资源整体营销推广更加密切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王斌说,世界遗产数量极其有限,是全人类的瑰宝,需要大家共同保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加强遗产地保护和管理。六地组合的“中国丹霞”成功申遗是六地共同拥有的世界名片,为了维护这个荣誉,六地要相互监督与合作,有利于遗产地长远发展。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的湖南省张家界1998年曾因“超容开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黄牌”警告。
为了“摘黄”,张家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了恢复武陵源的自然风貌,张家界当地政府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建筑物全部拆除,恢复原貌。此举花费了10亿元人民币,比已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出数倍。
资料图片:7月30日,一位游客在湖南崀山丹霞地貌风景区扶夷江上乘竹排游览。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将丹霞地貌的美丽恒久地保持下去,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世界遗产申报的成功,意味着责任与义务的约定。”湖南崀山所在的湘西南新宁县县长李小坚代表政府承诺,“新宁目前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我们敢于担负起保护青山绿水的责任,我们将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倡议,切实履行对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把大自然和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完整地留予后人,为全人类共同遗产的保护作出新宁人民应有的贡献。”
资料图片:7月30日清晨,一位游客在登顶湖南崀山“八角寨”丹霞地貌风景区后欢呼。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资料图片:7月30日,一位生活在湖南崀山丹霞地貌风景区的居民从新居前走过。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资料图片:福建泰宁丹霞地貌(2009年5月16日摄)。新华社发(余和平 摄)
资料图片:7月27日拍摄的江西龟峰丹霞地貌景观。新华社发(胡敦煌 摄)
在贵州赤水拍摄的丹霞地貌景观。(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张绍明 摄)
这是在浙江衢州江郎山拍摄的丹霞地貌景观 2009年6月26日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吴春华 摄)
这是龙虎山景区风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南 摄)这是龙虎山景区金枪峰夕阳美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南 摄)游客在龙虎山景区内的泸溪河游览 2009年8月22日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这是龙虎山景区金枪峰景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周建萌 摄)这是龙虎山景区仙水岩风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南 摄)这是龙虎山景区风光(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南 摄)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