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皇城遗址“重见天日”的建筑难题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0年08月03日09:55

  皇城遗址“重见天日”的建筑难题

  ■观察记者 陈海兵

  在“永眠地下”与“重见天日”热情地追逐之中,沉睡于凤凰山东麓的南宋皇城遗址,会选择与谁“牵手”、“共度余生”?

  “她”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我们人类“看上”了“重见天日”,并努力为她们“破镜重圆”创造了各种机会,甚至花费近十年的时间与大量的经费,为其去做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经历800多年历史风雨的洗礼以及曾经无情大火的摧毁后,目前的南宋皇城大遗址沉睡于1.5—3米深的地下,地面上遗址十分罕有。

  至此,要让南宋皇城遗址“重见天日”,必然依靠考古挖掘。但考古挖掘不是皇城遗址的最终目的,刨开一米多深泥土层的遮掩,让现代人们一睹南宋皇城遗址的“芳容”,领略南宋遗风,感受南宋遗韵,才算是南宋皇城遗址真正“重见天日”。

  然而一旦失去泥土层这一强大的保护屏障,南宋皇城遗址就会“直面”强光、雨水等的威胁。如何是好?南宋皇城遗址就需要另外屏障的强有力保护。

  各色各式的建筑能提供其所需的保护功能。

  但在遗址之上建新建筑,首先必须要处理好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目前的南宋皇城遗址埋藏于1.5—3米深的地下,建造新建筑必然会建造地基。这地基需要打多深、重量又在多少范围之内,才不会破坏到地下的遗址。其次就是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该如何处理这些文物与将建的建筑?新建筑的营建工作,必须要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才能进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南宋皇城遗址需要建筑的保护。既然是南宋时期的皇城遗址,那就得用宋式风格的建筑来匹配。然而宋式建筑的营建同样困难重重。

  宋式建筑与南宋皇城遗址一样,经历了800多年历史的风吹雨打,也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至今,杭州城内基本不可能找到有宋式风格的老房子了。

  由此说来,既要使南宋皇城遗址“重见天日”,又要保证遗址得到恰到好处的保护。在建筑上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严格按照宋式建筑的营造法式,尽可能地使用原材料、采用原工艺,仿建宋式建筑,让人们由此领略南宋遗风。另一方面是对南宋皇城大遗址范围中的现有建筑进行改造,在点、线、面上使其具备南宋风格。

  由此在这两方面工作中有大量的难题需要解决。在仿宋建筑的营造过程中,首先就面临着宋式建筑的结构与风格是如何的,营造法式是怎样的,图纸资料又从何而来的难题。目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宋式建筑时主要参考宋元代的院画、宋代以来的文人墨客对宋代建筑的描绘、以及《清明上河图》等图画中对宋代建筑的描绘。

  其次就是宋式建筑的原材料怎样得到,原工艺如何得来?尤其在宋代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成熟期的背景下,宋式建筑能够代表东方美学、山水园林风格的高期望下,难题就更加突出了。宋式建筑追求精致与完美,尤其是身处江南的南宋皇城建筑。例如:南宋建筑屋脊的倾斜度就比较特别,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南宋建筑;门、窗台上的木雕也很精致。况且宋式建筑全都是采用木制结构,现在的仿宋建筑如果也采用木质结构的话,还会带来一些附带问题,同样需要解决。如果这些要求达不到,就会使得仿宋建筑无论是在型、还是在神上,都无法达到纯宋式建筑所追求的精致程度,最后出现不伦不类的尴尬情况。

  再次就是不同时期的人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现在人们对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具备现代卫生设施,而这是宋代人无法想象的。还有对建筑层高的要求也不同,原因说起来比较简单,就是宋代时期的人比我们矮。

  在对现有建筑的改造上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现代建筑比起古代建筑来,最大的改变就是用钢精水泥的砖混式结构代替了木质结构。但就是这一点彻底改变了建筑的结构,使得人一眼就能分辨出哪是现代建筑,哪是古代建筑。这也就给如何处理遗址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出了道几乎完不成的题目。当有人提出用点缀式方法处理建筑风格不统一的问题时,就有专家强烈反对,“用宋式元素来点缀高层建筑,会显得很突兀。”并建议淡化高层建筑南宋风格的处理,顺其自然。

  同时还会大面积碰到建筑色彩不同的问题。现代建筑色彩缤纷,但宋代建筑比较单调,尽管宋代皇帝的文人气质浓郁。有专家建议:建议用粉墙黛瓦来处理改造现代建筑时遇到的色彩问题。而这些又谈何容易?

  南宋皇城遗址“重见天日”需要宋式建筑的保护与支撑。但宋式建筑自身的营建需要突破重重困难,才能为南宋皇城遗址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撑。

(责任编辑:news10)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