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京市民躲酷暑开车到站挤地铁 施工者只争朝夕

来源: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2010年08月03日13:57

  □本报记者 张玉宝 实习生 陈馨怡

  □本报记者 于飞

  通 讯 员 高炜

  持续的高温开始发力,在紫金山上,两条为登山市民修建的全新登山道正加紧施工。冒着烈日,记者昨天对登山道施工现场实地探访。在接近天文台的蜗牛峰处,一处南京最高的“市民广场”已现雏形。到下个月,人们就可以躺在这个“小客厅”里,俯瞰南京葱郁的美丽天界线。

  施工全凭人工“挑担”

  上午9:00,记者随紫金山综合管理办公室经修信主任来到紫金山索道停车场,这里是登山爱好者们熟悉的“天文台登山道”。向上望去,原先崎岖不平、乱石遍布的羊肠小道已经被平整宽阔的青石台阶和石子路面取代。

  “因植被被践踏,这段路面水土流失很严重,有的地方树根都已经裸露出来了。”经修信介绍说,“目前这段通向天文台的登山道,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大约铺设了200多米路面。天气太热,加上山高坡陡,材料运输极为困难。”

  记者脚下,原来的野道,被挖掘成一级一级的地基,在攀登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几名正抬着黄沙水泥往山走的工人。经主任告诉记者,由于道路岔口比较多,只能一段段做基地平整。所有的材料,都是靠人工搬运,不是靠缆车。

  “黄沙、水泥还有石材,都是一点点搬到现场的。”一位和记者一样浑身冒汗水的工人师傅向记者介绍,“铺设台阶的青石,一块都有好几十公斤重,有时需要两个人一起‘挑担’才能运上来。”

  最高“市民广场”什么样?

  经常爬山的人都知道,在天文台南大门西侧,有一条紧贴山谷的“土山道”,这条沿着天文台围墙的道路已经导致附近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滑坡,植被破坏极其严重。经修信说,“这条路,登山的人都爱走,又是最危险的,这次反复修改施工方案后,最后决定沿着山谷一侧构筑上、中、下三面护墙,确保地基不会出现塌陷。”

  而在天文台南大门门口,西侧的西北段登山道入口也在铺设青石台阶,“这样一来,两段登山道就实现互通了。”原来,过去天文台路登山道人车分流是件难事。“今后,沿着天文台路上来的市民,可以右拐从这条小路进入西南段登山道直达蜗牛峰,也可以左拐沿西北段登山道到达西马窑,再沿着登山道爬到山顶。”他说。

  两条登山道连通后,让人期待的,就是蜗牛峰将来是个什么样?其实,蜗牛峰是“正名”,这个地方被人熟悉,是因为它是通向天文台的最后一处平台“拐角”,平时,到了夜晚,它就是大家俯瞰南京城最美的“露台”。不过,现在,它有点乱,还有商贩搭建的小店。“这里平整后,将来是一个市民广场,不能再乱停车。半圆形的广场上,会有小型绿草地、有整齐的商店,还有供大家休憩的坐椅。”

  避开高温只能“起早摸黑”

  眼下正是酷暑,炎热的天气对工人师傅是不小的考验,山上空旷地方的温度,比城市高出很多,据管理方的测算,像蜗牛峰、天文台广场这样的平台处,地面温度已经超过了45℃。记者在蜗牛峰欣赏南京美景时,被毒辣的阳光烤得吃不消,更何况是正在施工的师傅们呢?经修信介绍说,“我们经常会提醒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防止工人中暑。”

  虽然风景美,但工人师傅们完全顾不上,这次施工有两支工程队,工人师傅们平时吃住在山上,为了避开中午的高温,每天6点就进场施工了。“这个时候,山上有风,温度也比城里面稍微低一些,上午的活,干到10点钟就必须收工。”而到了下午,“从3点干到6点,中山陵园管理局还专门叮嘱,每天为大家送去饮料和绿豆汤。”经修信介绍,“按照计划,紫金山这两条新增的登山道,都将于下个月全部完工,并对市民开放,同时欢迎为其冠名。”

  >>>高温下的劳动者

  紫金山里“挑担”施工

  最高市民广场下月亮相

  地铁客流逐渐增多,即便是非高峰期间,地铁车厢内也挤满了人。 本报记者 刘鹏 摄

  一趟地铁能拉多少人?

  南京地铁运营部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地铁上千名员工不携带任何东西往地铁的各个车厢各个空间玩命地挤,挤到最后“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了”,开始数人头,一共1860人。

  该部门昨日向《金陵晚报》透露一组数据,随着连日的高温,现在南京地铁在高峰时期一趟要拉1600多人,“如果再加上大家大包小包的”,南京地铁在高峰时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连只蚊子都飞不进去”的地步了。

  目前,南京地铁日均客流达到了65万人次,创下地铁开通以来,史上最高上下班客流(3条新线在5月28日开通后的第二天5月29日,纪录为73.26万人次)。

  天热人多,地铁全天都是高峰期

  “我们现在全天都是高峰期。”昨天,记者就地铁早晚高峰客流数据,采访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徐建国副总经理时,徐建国称由于天热地铁客流一直持续不断,现在都分不清高峰期还是非高峰期了。

  昨天下午2点多和3点多,记者分别乘坐了一次南延线和一号线,原本指望能上车找个座位,没想到上车后发现不但座位没有,就连稍微宽敞点的站脚处也不好找。如果不看时间,还真以为这是上下班的高峰期呢。地铁票价跟公交车差不多,又能准点又很凉爽,看来高温的确给地铁带来了不少客流。

  非高峰期间都这样了,高峰期间又怎样呢?安德门地铁站一位安全员告诉记者,“早上手脚不麻利点很可能要上班迟到。”他说的“手脚麻利”,是说要在车辆开门后及时往车厢里挤,挤得慢的人往往只能再花上五六分钟等下一趟车。张府园站一位安全员说,由于张府园站小车辆停留时间短,早高峰有时会看见有人被上车的人挤得下不了车。

  高温给地铁客流带来的另一个新变化,是工作日的客流反超周末客流。以往,地铁在工作日只有早晚高峰客流很多,周末客流则要比工作日多一些。天热了,周末很多人不再出门活动,而是猫在家里吹空调。同时,工作日客流高峰也有所提前,如果早上7点你乘上一趟南延线列车,会发现车厢内已经满满当当。

  再挤下去地铁就要“超载”了

  记者从地铁运营分公司了解到的数据,目前南京地铁三条线日均客流65万人次,遇到节假日客流会进一步增加。现在保留的地铁客流最高数字,是73.26万人次。

  也许单凭这几个单调的总体数字,还看不出南京地铁的拥挤情况。接下来,南京地铁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测算,则会让人对地铁的拥挤深有感触。据悉,地铁运营部门曾对早高峰期间的车辆载客情况进行了实地测算,结果发现现在南京地铁每列车在高峰期间要拉1600多人,实载率达到85%。目前,南京地铁采取6节编组,一列车有6节车厢,具体到每节车厢就是200多人。

  在一号线通车不久,南京地铁运营部门还做过一个实验,根据地铁车厢容积换算成一个空间,让地铁员工空手不携带任何东西往这个空间里挤,结果也只挤进去1860人。如果再除掉车厢内一些设施占据的空间,目前南京地铁的实载率其实已经临近最大载客限度。

  徐建国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国家对地铁核载有个标准,每平方米6人算是满员,到达每平方米9人就算是超员。每平方米超过9人,会对车辆运行造成影响。根据这个标准换算,南京地铁的荷载是每列车2460人。

  地铁站周边停车场难觅车位

  记者的一位朋友叶先生在珠江路上班,从二十多天前开始,他过上了私家车换乘地铁的上下班生活。每天早上开车从家里到河定桥站,停好车后乘地铁到珠江路站下车,之后步行六七分钟到公司。说起不开车上班的原因,他说是为了省钱省时间,每天早上宁溧路下穿京沪高铁一段,以及珠江路上很少会遇到不堵车,遇到堵车只能开着空调在车内干着急。浪费汽油也浪费时间。珠江路在早晚高峰还实行单双号通行,更是麻烦。改乘地铁后,他还可以晚十分钟出门。

  像记者这位朋友一样由私家车转投地铁的市民越来越多,这也带来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地铁站周边停车场车位越来越紧张。中华门地铁站旁边有个停车场,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到早上这里就能停满车,之后会不断有车子要停进来,如果刚好遇到有车子开走腾出位子,那真相当于中了彩票。因为这里很多车子都是一停就是一天,要到下班后才开走的。

  据悉,天热后一些开私家车上下班的市民、乘公交车上下班的市民都“叛逃”到了地铁,导致地铁客流一直像天气一样持续高温不下。此外,7月27日起取消对70岁以上老人高峰期间免费乘地铁的限制后,老人早晚高峰乘地铁的增多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铁的拥挤。

  “这天热的,哪能开车啊?”家住城东的许先生昨天上班前,坐在驾驶室后的“蒸笼”里让他心有余悸,在打了10分钟空调依旧无果的情况下,他擦擦满头的大汗上街打车,放弃了开车的念头。

  许先生的家和单位距离在5公里多,坐公交车要倒2趟,坐地铁无法直达。天天来回打车似乎有点浪费,买了一辆私家车后,他体会到有车一族的快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体会到了些许“辛酸”,“上班去得迟,大厦没停车位,回家回得迟,小区没停车位,周日逛个街,到了新街口那儿,车都停不下来”。

  就这样“痛并快乐着”,近期的高温天气让许先生毅然决定“短痛”,“也就个把月,只要气温高,我就尽量不开车,而是选择打车”,这样的选择有个直接的好处,“我上车时就有空调吹”。与许先生一样有着相同念头的私家车主不在少数。

  南京市交管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前天和昨天南京市的各大主要路段车流量出现锐减局面,比平时降低了5%—11%,且高峰流量与7月份同期水平的平峰流量持平。

  此次统计选取的路段为南京市的中央路、中山东路、中山南路、太平北路以及建宁路等5条主干道,8月1日(周日)时,5条干道上的车流量在上午时,比上个月同期水平降低10%左右。

  而在昨日上午,“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中央路为例,在上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7月5日上午的早高峰(7点至8点)时,全线的均值为4800PCU/H(每小时将车辆折算成小型客车后的流量,4800辆),而在10点时(平峰时段),则降低至4400PCU/H。

  昨日的早高峰,中央路为4400PCU/H,而到了10点之时,则减至4000PCU/H,“与上月相比,整体而言,车流下降了1成”,而昨日早高峰的流量,与上月平峰流量的4400PCU/H持平。

  相关人士透露,“这个月主要干道施工与上月相比有了很大改观”,而在道路硬件条件整体提高的情况下,出现车流量降低的相反局面,“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气导致的”。

  该人士表示,这部分因天热而放弃开车的私家车主,“基本上都分流至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面”,从而导致地铁、公交车以及出租车人流的增加。郎钟阜

  路上车少了

  街头车流减少近一成

  “起步价”

  招手率提高

  的哥殷浩是中北的士公司一名有着16年“驾龄”的老司机。最近在开车的途中他发现,在每天营运的过程中,“起步价”的招手率明显提高了不少。

  殷浩告诉记者,他仔细算了一下,以前跑一个班他载客的次数在30-35次。但最近一段时间载客的次数明显提升,每天的载客次数在35-40次,每天至少多了5次。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9位出租车驾驶员,他们都有“起步价”招手率提高的同感。最近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太阳的曝晒,一部分外出就餐的市民纷纷选择了打车出行,而这部分市民打车的公里数基本上都在3公里左右。仲毅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