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丘成桐山大演讲 建议中国重视基础科学人才培养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0年08月05日09:39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8月3日在山东大学作学术演讲时表示,中国应该重视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丘成桐认为,比起购买工程设备动辄数千万美金来说,培养一个理论数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每年只需要10万-20万元人民币,“培养1000个教授的花费跟中国所有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加起来差不多”。

  舆论普遍关注丘成桐教授批评的大学校长请客吃饭的巨大开销,这当然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但其背后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问题,却似乎被人们忽略了。以我的理解,丘成桐主要是想强调,中国缺乏基础科学人才,而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费用并不高,大学完全有条件加大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力度。

   我国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优秀学生在报考大学以及考研时,普遍选择经济管理、金融等热门专业,而远离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基础科学专业。去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我国招收高考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学院。

  其二,基础科学专业的教师在大学里收入偏低,地位不高。我国教师的薪酬尚未实行年薪制,一校之内,不同学科的教师收入差距较大。造成这种收入差距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各学科的创收能力,举办有MBA、EMBA的经管学院,或者工程硕士的工科院系,教师们的收入要远高于没有这类“收益”的基础科学教师。二是教师们各显神通,主要是在基本的工资之上,靠申请课题从中“提成”来提高自己的收入。近年来,基础科学领域的课题经费有大幅增加,但能获得课题的教师并不多,就是获得课题,课题经费和“提成”也远远比不上工科项目。

  其三,基础科学在某些大学成为鸡肋。从学术研究成果上讲,基础科学是出原创性成果最多的领域,也是大学诞生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希望所在。然而,诞生高水平成果的周期实在漫长,追求任期政绩的高校领导担心,自己播下的“种”不能在自己的任期中开花结果,所以既想投入又怕投入。与此同时,基础科学还面临学生就业的压力。近年来的就业统计显示,基础科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在学校各专业的排行中,基本上处于倒数位置(也有少数学校有例外),这对于强调就业率,甚至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的大学教育来说,是十分令校领导们头疼的,而基础科学的老师,面对本学科迷茫的前景,怎能乐于投入研究?

  丘成桐教授以“教授年薪10万-20万”来呼吁大学加大投入,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应该在中国大学推行年薪制。在世界一流大学,各学科教授的待遇差距并不大,最高年薪最多为最低年薪的两倍多,而我国大学教授的实际收入,最高的可能是最低的几十倍。实行年薪制,将使教授们有基本的待遇保障,不至于通过“论文工分”、“科研提成”来谋工资;同时,也让教授们的教学活动、学术研究更从容。从目前高校的办学经费看,其实已经完全有条件实行年薪制。

  除了钱的因素之外,还需要扭转学生、学校不重视基础科学的倾向。这就应在教授年薪制基础上,推进以大学科平台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取消就业率统计建立新的大学评价机制,同时,实施对基础科学专业的特殊扶持政策。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我国985、211院校这类立足精英教育的高校,应拓宽专业面,实行学科大平台招生、培养,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尝试所有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以让学生对学校的学科专业有更清晰的了解。

  在基础科学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到某些学科的就业前景确实不佳的因素,政府部门应通过政府购买、设立特别基金的方式,创造更多社会需求,从多方面为基础科学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熊丙奇(上海 教授)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