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音频毒品致人产生心理错觉 专家建议多体验生活

来源:重庆华龙网
2010年08月05日09:44
昨日,一市民正试听“音频毒品”。 记者 张路桥 摄
昨日,一市民正试听“音频毒品”。 记者 张路桥 摄

  华龙网讯(记者 陈瑜 实习生 张玲玲)“戴上耳机,闭上双眼,随着音频的播放,你会发现整个身心‘High’起来了……”这段介绍“音频毒品”的文字曾深深“腐蚀”19岁的大学生张萌(化名)的心。究竟有多“High”?张萌的“MP3”里一直循环播放着“音频毒品”。结果一周前,张萌因严重幻听和莫名烦躁被送到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称他产生了心理错觉和障碍。记者获悉,这种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的“音频毒品”,又叫做“听的Mp3毒品”,目前正在互联网上传播。

  “音频毒品”称可壮阳减肥

  张萌是我市某高校大二男生,一个多月前,张萌在宿舍看到,戴着耳机的同学李伟(化名)闭眼倒在床上,神情惊恐,嘴不停抽搐。“哪里不舒服?”张萌赶紧冲上前去使劲摇李伟,却听到其他室友一阵哄堂大笑。

  这时,李伟也摘掉耳机,“清醒”过来,埋怨张萌:“干嘛?我差点就‘High’了”。这时张萌才被告知,李伟正在听的是一种美国、韩国青少年中很流行的“音频毒品”,听后会产生强烈快感。

  “我也想尝试一下!”张萌在网上搜索,果然看到了许多关于“音频毒品”的资料。资料上说,这种音乐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α波、使人处于清醒和梦幻之间的θ波以及令人紧张和兴奋的β波等各种频率传播,可以使人进入幻觉状态,甚至有的音频还宣称听后有“壮阳”、“减肥”等作用。

  19岁“潮男”听后“中毒”

  张萌说,他的MP3中下载了多首“音频毒品”,每天基本上都要听3个小时左右,听的时候就幻想自己已经飘飘欲仙,似乎确实找到了那种感觉。随着时间推移,张萌的“快感”逐步消失,反而出现了幻听——即使取下耳机,也老感觉脑袋里有旋律在转动,静不下心来做事。

  时间一长,张萌情绪变得暴躁,还拿手猛敲脑袋想把音乐“挤”出去。

  一周前,父母发现了张萌的异常,带张萌到重医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求助。经中心主任蒙华庆仔细询问,初步诊断张萌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和长期听“音频毒品”有关。所幸发现及时,可以通过心理调节矫正。

  记者体验:就像蚊子嗡嗡叫

  “音频毒品”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记者昨日登录国外某网站,它提供20多种不同类型的“音频毒品”供网友下载。记者戴上耳机,随意打开了一个名为“antidepressant”(抗抑郁)的文件,闭眼倾听。传来的音乐非常单调,类似苍蝇、蚊子在耳边嗡嗡叫,时而又像收音机信号不好时的嘈杂声。  记者听的音频版本时长约20多分钟,整个过程节奏几乎一成不变,没有音调变化,没有旋律,只是中间会不时冒出“嘟”的刺耳声。听完后记者感觉很不舒服,耳膜发胀,摘下耳机后一度出现耳鸣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下载该“音频毒品”的大多数都是青少年,而且都是爱好上网一族。网友“小松松”说:“就是寻求一个刺激,不犯法吧!”。网友“灵魂偷渡”则直言,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在听。

  专家分析

  “快感”其实是心理暗示

  蒙华庆告诉记者,他也听过这类“音频毒品”,说它“通过音频改变人的脑电波,从而产生疗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但它确实可能让人上瘾。

  蒙华庆说,在一个安静的空间内反复听那种单调的音乐,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再加上网络上对“音频毒品”效果刻意渲染,对体验者有很强烈的心理暗示,有些体验者产生的“很舒服”等奇特感觉,其实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然而,在长期的、强烈的自我暗示下,体验者会对声音或旋律形成依赖,即“上瘾”,这对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体验者来说很危险,可能患上心理障碍或生理障碍。

  蒙华庆表示,部分年轻人喜欢脱离现实,在虚拟空间去寻找特殊感觉,易被网络上类似的不良信息误导。他建议青少年朋友应从丰富的现实中去体验生活,陶冶情操。(来源:重庆商报)

(责任编辑:news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