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79岁“济公”身体力行护盲道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08月07日10:43
  中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02分报道,歌里唱的这位“鞋儿破、帽儿破、袈裟也破”的疯癫和尚就是“济公”。就是这位看上去“脏兮兮”的疯癫和尚,经常出没于市井乡间,扶危济困,惩恶扬善。就像歌里唱的“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王禄金搬占用盲道的电动车(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虽然济公的举止癫狂,但这位得道高僧在民间拥有众多的粉丝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在成都金堂县就有一位79岁的王禄金老人。他的个人癖好就是装“济公”。从2007年开始,他经常装成济公的模样在街上“打抱不平”。

  老人所打抱的“不平”恰恰是城管部门应该干的事儿。比如说,看见街上有小贩占道经营,或有商户将东西摆上了盲道,他就立即走上前去,要求对方搬走。有意思的是,这位破衣烂衫的“济公城管”竟然比身穿制服的正牌城管还管用,很多小商小贩都买他的账。

  如果对方不搬,这位“济公城管”就自己搬。很多摊主在这个时候都会“红着脸”走过来,帮老人搬走占道的物品,说明这些人还知道什么叫“尊老爱幼”。

  如此有效的方式却让当地城管部门感到尴尬,他们觉得王禄金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总让人为他的安全担心。所以,城管部门希望老人早点从“济公城管”的位子上退下来。

  其实,王禄金老人的安危并不是城管部门的尴尬所在,而是这位“济公城管”做到了很多城管队员做不到的事情。不论是出于对济公的崇拜,还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单凭“小商贩肯买账”这一点来看,说明城管执法不必总是棒子加呵斥,“善意”也能影响执法对象。

  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爆发的肢体冲突,是谁都不愿见到的。可在现实中,城管与小贩的两只饭碗还在激烈地碰撞。因为不去执法,城管的饭碗就保不住;若出门去执法,小商小贩的饭碗又会被砸。而为了化解矛盾,很多城市管理者都在想办法,做尝试。于是,美女城管、深情注视、热情攀谈等等柔性执法的主体和方式出现了;拍卖摊位、交管理费、打太极拳等等荒唐的管理手段也出现了。

  都说城市管理需要智慧,可是在动脑筋之前,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们都想清楚了吗?“城管到底是什么?它到底管什么?这么管合法吗?这么管谁来监督?怎么监督?执法者的尊严如何维护?执法对象的权益如何保障?”有太多太多关于法律与制度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动手之前好好作答。所以,在要求小商小贩守规矩之前,我们的城管执法者是不是应该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给自己定立一个规矩呢?

  城市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或其辅助部门的事,也是广大市民自己的事。从这位“济公城管”的身上,我们看到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和素质,更看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化解了政府力量在现实中的尴尬,让城市管理从粗放转为精细,从刚性转为弹性。

  济公城管的方式虽然夸张,但效果却是大家乐于接受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机制的价值究竟何在,我想大家也都明白。只是缺乏合理机制的条件下,有多少人会像王禄金老人那样走上街头去亲身参与呢?当你我在围观“济公城管”打抱不平时,有多少人愿意做下一个“济公”呢?

  79岁的“济公城管”终有“下岗”的那一天,到时候谁来为城市管理中的不平事“挺身而出”?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