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旱灾、洪灾等灾难接二连三袭来,给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频发的灾难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灾害的确具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必须即刻承担起减少碳排放量、推动生态文明的责任,在区域、国家间乃至全世界展开积极行动,科学地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谋求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上世纪,我们看到了城市快速发展显现的成效——200年前,全世界只有2%的人住在城市里,如今城市居民已经占据了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继续攀升。到2030年,将会有四分之三的人类居住在城市中,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成为中产阶级消费者,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食品、水以及能源需求。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国家和城市在寻求途径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让排放失控。
所有城市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城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保定、杭州、厦门等10余个城市已经正式宣布将采取行动计划创建低碳城市,另有70多个城市参加了森林城市论坛,以种种行动方式不断展示着自己减少碳排放量的决心。当然,贵阳不仅属于这系列活动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生态保护的典范城市之一。
除了中国的城市,全球很多大国级别的都会都在履行着节能减排的重大承诺。我们要着力将这些承诺转变为实际行动,围绕“行动”二字,我提出几条原则,希望能够遵照这些原则,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世界有所不同。
强调可持续增长。我们无法期待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很快地实现发展提速,但是我们需要途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是科技。科技能带来创新,从新能源电动车到清洁发电,再到LED照明。希望各国能够提出一些激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将发明商业化,革命性地使用我们的技术和知识潜力。政府可以帮助一些基本研究,同时提供资金,但是关键的执行者是企业。在这点上,已有很多中国企业脱颖而出。
寻找一些途径开展合作,这样可以更大、更快地迎来技术上的创新和进步。从核能发电到碳的存储,都蕴藏着巨大机遇,我们需要通过更好地分享技术、寻求合作来加快行动速度。
“行动”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也是今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低碳行动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我们不需要提出过多的号召,去做一些不可能企及的事情,而是应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真正付诸行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积累。只有走一条务实之路,我们才能事半功倍,加速抵达美好的绿色经济和低碳未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为英国前首相,本文根据作者在2010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的演讲整理)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