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推动消毒餐具推广 出现问题处罚生产企业 消协一主任发博提建议——
消毒餐具不卫生先要“问罪”餐馆
“餐馆使用‘黑作坊’清洗的餐具”,“晒晒太阳就算消毒”,近日消毒餐具不卫生等消息频见媒体。
今天上午,记者发现北京市消协法务与投诉部主任郎丹柯发博客,称在消毒餐具利益链中,取得巨大利润的餐饮企业应被认定为第一责任人。如出现问题,应予以重罚。
使用消毒餐具餐馆成最大获利者
郎丹柯在博客上表示,消毒行业的兴起就是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消毒餐具卫生不达标。按照现行的《消毒管理办法》最高只能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而相比于消毒行业来说,餐饮业才是消毒餐具使用中的最大获利者。
郎丹柯还算了笔账,消毒餐具成本每套0.5元到0.7元之间,但是餐馆定价却在1到2元之间。
按照利润来说,是40%到100%的利润,这已高出了菜品本身的利润额。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国现有100多个城市在推广消毒餐具。
高额的利润背后,必然是餐饮行业对自身义务的全面转嫁,要求消费者付费来购买本应由经营者免费提供的安全餐具。
使用消毒餐具让餐馆在减轻经营的劳力成本的同时还能二次赚钱,谁都会想尽一切办法逼消费者使用所谓的“消毒餐具”。
餐具出现问题餐馆应是第一责任人
消毒餐具存在的卫生隐患,郎丹柯认为并不仅是消毒餐具行业内的问题。使用消毒餐具,并有偿提供给消费者的餐馆应被当作第一责任人,处以重罚。
郎丹柯指出,餐馆与消费者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其义务就是要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安全餐具。现在餐馆将相关安全服务义务变相的转嫁给消毒餐具经营者。
开餐馆就应该有成本,安全、卫生的消毒餐具本身就是重要成本之一。消费者既可以选择使用集中消毒餐具也可以选择餐馆自备的卫生餐具。
餐馆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消费者使用收费餐具,同时对于提供不安全、不卫生餐具的餐馆,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同时有关部门应给予高额处罚。
把餐馆当做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让使用不安全消毒餐具的风险增加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问题,减少行业风险。
新闻链接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消毒餐具不“消毒”,多个地方媒体也对餐馆中使用的消毒餐具存在卫生隐患进行了报道。在报道中,诸如“一盆黄水洗了240个碗”、所谓的消毒不过是水+抹布的过程等等。
广东等地的食客,更是要在就餐前将“消毒餐具”用桌上的茶水反复烫洗,对其进行二次清洗后才敢使用。
文/记者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