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青少年奥运后“增强体质”人数倍增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09日19:45
  中新网北京8月9日电 (居璐)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亚玲在9日举行的2010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运动让城市更健康”第一分论坛上指出,在“强国必先强青少年”的中国社会,青少年体育教育至关重要。2010年5月,国家增设了“青少年体育司”,而奥运后,不同于以往锻炼只为“考试加分”,以“增强体质”为锻炼目的青少年人数增加了一倍。

  同一论坛上,国际奥委会委员、印度尼西亚奥委会主席丽塔·苏博沃发表演讲,认为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政府有责任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备和教练,让所有市民参与每日体育锻炼。

  她指出,各种体育项目对不同人群的益处不尽相同,“体育竞赛应该更加有趣,像体育节日一样,在鼓励人们参与和观赏上更具吸引力”。

  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中国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关注热点。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盛志国表示,奥运之后,中国体育发展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主线,把“体育健身成为城乡基本生活方式”作为发展目标。

  他介绍,青少年和城乡社区与农村人口成为群众体育重点发展对象。同时,国家将加大在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体育事业建设经费的扶持。增加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公共健身场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放机关和学校等的健身设施。组织体育老师、学生和健身教师深入城乡进行健身指导,同时加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的建设,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台。

  实际上,“群众体育”已然走近京城老百姓的身边。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丽莉表示,北京市近十年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投入达7.26亿元,目前北京市已有体育生活化社区99个。但与国际体育发达城市相比,体育资源供给仍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市民参与意识有待加强,尤其中青年经常参加锻炼较少。

  作为群众体育的一部分,社区体育不仅提高健康水平,还拉近了邻里关系。北京市社工委副主任张坚在论坛上说,社区体育是离市民最近的,也是市民最受益的体育,不过,虽然现在很多社区体育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不低,但市民对社区体育服务不了解。有调查显示,只有10%的居民知道自己所在社区内配备了健身指导员。

  针对不同的城市人群,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杨金奎在论坛上说,占全国人口6.34%的残疾人群不可忽视,“参与体育是残疾人获得平等权利的表现”,残疾人通过“残而不废”的体育活动体验,重拾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北京师范大学也提出“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体育爱好”的目标,着眼于当下大学生“宅男宅女”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抛却“被动参与”的陈旧模式,将学生社团组成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动车组”,真正培养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