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广告词篡改成语之争实质上是文化之争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8月10日05:37
  办法》,将于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规定,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这意味着,像“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在海南将被禁止使用。

  (8月9日《工人日报》)

  多年以来,类似于将成语篡改成广告词的做法一直备受诟病,不断有专家表示,这是对中国成语文化的阉割,应该采取措施坚决给予制止。更有人从孩子语文学习的角度提出质疑,认为,广告词篡改成语会造成孩子成语认识上的误导和混乱,不利于孩子的成语积累和学习。但平心而论,将成语根据谐音篡改成广告词,并不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会造成学生学习成语上的混乱。笔者就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成语学习和掌握还算比较了解,以我的经验,还没怎么发现学生有这方面的困惑。

  事实上,中国的成语每一个都有其确切的来历故事和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学生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必须要参透成语形成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否则便很难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该成语,一旦成语的汉字组成因谐音有所改变,文化背景及其所处的环境便立刻随之改变,这就很难再有原先成语的固有内涵,人们马上就会对这种成语产生出广告背景的理解认识。譬如对于成语“口蜜腹剑”和某口服液广告词“口蜜腹健”,一般来说学生是不会产生认同感的,除非学习成语的时候不了解成语的真实意思。

  对于广告词篡改成语的争论,我以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之争——成语所处文化背景和环境上的改变,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另外一种文化——广告文化,尽管这种广告文化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对于已经习惯于理解正统成语文化的一部分人来说,广告文化不仅是对成语字面的篡改,更是一种文化的篡改,是对正统文化的严重挑战。在他们看来,作为正统文化的成语文化,是不可更改的,任何更改都是对传统成语文化的亵渎,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我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广博深入,文化只能产生分野和细化,不可能固守一隅,广告文化就是传统成语文化和现代营销文化相结合下的产物,它借助于传统成语文化的外壳,巧妙地运用谐音,成功地创造出另外一种新型的广告文化,这是一种文化创新和文化丰富的途径,绝不是文化阉割,和异体字、繁体字等不规范使用汉字的行为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理应给出足够的宽容,给这种文化以充分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