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家事 大院清洁琐事 大院收入要紧事
城市三大基础工程之锦江模式
67岁的叶含芬,是锦江区人大代表,也是一个热心人。不过,子女都对她的热心略有“不满”:明明该安享晚年的她,当上“家委会主任”后,24小时不关机,为这个大院的居民里外忙活。“那些看似院坝里的生活琐事,实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叶含芬说。
“家委会主任”即楼栋长,华兴社区有30多个楼栋长,叶含芬是其中之一。华兴社区居委会每个工作人员负责两三个居民大院,有力地支持了“家委会”。自从锦江区启动社区新型治理机制改革后,社区居委会便回归自治本位:当好居民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管理被细化到“网格”。
七旬叶婆婆
85户居民的“大家长”
暑袜街北一街26号院,只有一栋楼,6个单元。院落虽小,却整洁有序,中间还有两个小园林,植被茂密。
年近七旬的叶含芬从楼上下来,边摇着小扇边说:“前两天,楼道里的灯泡坏了,我到城隍庙买了新的,还好,没再坏了。”叶婆婆腰板硬朗,中气十足。
热心的叶婆婆不仅是锦江区人大代表,也是26号院的“家委会主任”,即楼栋长。“只要听到楼下有人声音大点,或门卫一喊,她马上就跑下楼,看出了啥状况。”院里的老人形容她。“这个院里有85户人,因为是退休职工宿舍,大部分是老人,租房户20多户。”叶婆婆对院落情况了如指掌,“之前都是几十年的同事,都彼此认识,谁家有几个子女,分别在哪里上班,都清清楚楚。”这也方便叶婆婆开展工作。
叶婆婆的工作并不轻松:小到夫妻吵架、楼道换灯泡、换垃圾桶,大到院落清洁、自行车被盗、门卫管理、租客管理等。楼道灯泡坏了,赶车去城隍庙买灯泡;车棚里电源跳闸了,找电工修好;院里老年人多,有时为打麻将的一个椅子吵架,她就要冲下楼去劝。
24小时开机
3个子女都有“怨言”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边吃西瓜边走进院子,随手将西瓜皮丢在垃圾桶外,叶婆婆赶紧喊住他:“小伙子,门卫才扫了地,你将瓜皮丢在外面,如果像我这样的老人家踩到,很容易摔倒哦。”叶婆婆说,“这里老年人多,如果你家有老人,你担心他摔倒不?”小伙子不好意思地连声道歉,并将西瓜皮捡起来放进垃圾桶。
由于叶婆婆“公务繁忙”,自家的家务事大部分都是小儿子在做,“我操心院落的事都操心不完呢。”当了“家委会主任”后,她睡觉也不关手机了,“晚上也常常接到电话,都是居民或门卫向她反映问题,咨询事情。”家里的3个子女都反对她当这个“大家长”,“半夜三更都在接电话,休息都休息不好。”
在叶婆婆的组织下,每到年底,院落都会进行一次大扫除,包括80多岁的老人都出来扫除,然后大家开茶话会,叶婆婆将一年的收入支出情况给大家报告。
全面推行
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
“院落老,绿化少,楼也很旧,门卫也不扫楼道,设施不完善。”叶婆婆之前听到的各种抱怨,后来都因社区治理而得到解决。
在全社区的整体打造下,院落外墙进行了重新粉刷,健身器材、儿童游玩区、垃圾池等都有了。机动车、非机动车都用黄线画好格子,提醒大家整齐停放。在停车棚,还专门挂了一个衣服形状的可爱小牌子,上面写着:衣服集中晾晒区。
该院落原来的绿化少,买了植物也没人护理。社区找到一家园艺公司,他们的植物需放在户外透气,而院落需要植物绿化环境,于是园艺公司的植物就搬进院落,由园艺公司来护理,两边的需求都满足了。“如26号院一样,整个辖区都是以同样的标准来打造和服务,居民院落就不凌乱了。”锦江区华兴社区居委会主任楼建文介绍,2009年,锦江区全域范围内全面推行“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改善城乡环境、改善民生。华兴社区在2009年5月成立了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全物业覆盖,进行清洁、保洁服务,对门卫进行“防火防盗、外来人员登记”等培训。
网格化管理
居民琐事也是民生大事
锦江区启动社区新型治理机制改革以来,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组织本位:做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当好居民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华兴社区下设30个家委会主任,在社区引导下实现居民自治。”楼建文说,据各院落不同情况,实施网格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两三个院落,每天都要到院落转一转,“家委会主任”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找社区工作人员,要求院落所有问题都要得到解决。“经济科撤了后,更多社区工作人员到院落来了,他们早上就来送报纸。”叶婆婆说,“我早上买菜回来,工作人员就在大门口坐着了,我们就聊一下院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叶婆婆最近有个设想,不少外来老人来院落麻将室打麻将,会有一定收费,她准备把院落里一户一年98元的垃圾费免除了,用麻将室的收费来为大家缴纳。“这只是自己的想法,还要听听居委会还有居民的意见。”(来源:天府早报 记者 谭晓娟 实习生 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