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由文化部制定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开始施行,对此,参与制定《办法》的文化部专家戎英杰表示,该《办法》和7月29日文化部下发的关于贯彻实施《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两者联手,理论上已经将之前网游管理的漏洞基本堵住,但是否有实际效果,可能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来检验。
《办法》实施数日,对于其中很多条款,不少人认为并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意义。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网游实名制,更是因为操作层面存在漏洞而备受诟病。
实名注册是“绣花枕头”?
其实在2007年,很多游戏运营商就开始实名制了。从当年4月起实施的《防沉迷系统》就要求玩家在注册时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否则游戏时间会受限,同时游戏所取得的积分还会缩水。不过今年8月1日开始起正式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才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系统的对网络游戏的娱乐内容、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运营行为、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做出了相关规定,而此办法中三条规定涉及“实名制”:除玩家须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外,还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并明确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而玩家权益受侵害或发生纠纷要维权时,须出示与所注册的身份信息一致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
因网游企业还没有能力识别玩家和注册信息的对应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实名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实名制不堪一击
9日,在《办法》实施数日后,记者走访南昌部分网吧了解到,不少玩家将此次实名制与此前很多网游早已推出的“防沉迷”系统混淆。而多数网吧老板表示,生意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一些网游资深玩家很看好实名制,因为可以确保账户和“装备”的安全,避免损失。但实名注册对于未成年玩家来说,仍存在诸多漏洞。
今年上初二的小苏说,每次来都用从网上生成器中生成的身份证号码注册,一路畅通无阻。更有未成年人用父母的身份证号码注册。而这点也成为各方质疑《办法》对于未成年人网瘾规避的焦点。现行的实名登记系统只要求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不能识别玩家是否就是所提供身份证号码的所有人,因而实名制更变得不堪一击。
除此之外,《办法》中“不得在网络游戏中设置未经网络游戏用户同意的强制对战”这一条也备受网友争议,“‘PK’和‘不确定性’是网游存在的根本意义中的一部分,现在规定不得设置未经过网游用户同意的强制对战大大减少了游戏的趣味性。”一网友一语中的,道出多数网游玩家对于这条规定的看法。
玩家维权细则有待完善
就实名制对于玩家维权的意义,江西洪城律师事务所徐正律师表示,《办法》对于维权而言,明确了通道和途径,也对网游运营单位的配合取证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由于网络游戏身份代入的特点,“倒追”时由于玩家和网游企业信息不对称,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在无法得到网游运营单位予以解决的情况下很难举证。但遗憾的是,对于维权,该《办法》未能以更有效的行政手段予以规范和制约,仅对网游运营单位的配合取证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但却没有予以相对应的罚则规定,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执行的规定。
对于实名制的推进,有人建议只有在公安部门将身份认证体系提供给网游企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实名制”的真正目的。徐正律师说,这一想法不具有实际操作可能,公安户籍内网才能查阅的信息不可能外泄给企业。
记者修杰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