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实习记者白冰)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48分报道,为筹备奥运会,北京斥巨资新建改建各类场馆30余个。奥运举办两周年之际,这些不再承担奥运赛事的场馆,是否像国外一些奥运场馆一样,因无力维持巨额开销而举步维艰?它们的出路在哪里?
2008北京奥运会新建改建的场馆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地标场馆,主要发展旅游业,像鸟巢。旅游仍是鸟巢的主营业务,随着亚洲最大规模的地下环路———长达9.8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环隧近日全线开通,还有今年十一新奥广场近3万平方米商业项目将对外开放,这都能促进奥林匹克公园旅游业的发展。第二类场馆是职业场馆,靠举办职业联赛盈利,比如国家网球中心是奥运会后唯一一个做国际性职业联赛的奥运场馆。第三类是高校场馆,靠改造后收取场馆费盈利,比如奥运时期的柔道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已“一馆变四馆”,改造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网球场、篮球场,不仅面向师生,同时对市民开放;第四类场馆是临建场馆,主要指曲棍球场和射箭场,政府保留了这两座临建场馆和奥运赛时的功能性用房,并变身为市民健身场所,希望借此逐步回收建造成本。
(责任编辑:刘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