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天气 > 中国多地遭暴雨洪水袭击 > 甘肃舟曲泥石流 > 最新动态

舟曲第三日:生态悲剧的反思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0年08月11日03:21

  舟曲第三日:生态悲剧的反思

  见习记者 火兴才 本报记者 王克勤

  地震台值班人员目击整个过程

  三眼峪沟山谷口惟一留存完整的建筑物是舟曲县地震台。记者在这里采访了目击“8·7”泥石流特大灾害的见证者——当晚值班人员,57岁的尚明。

  正准备休息的尚明,在听到外面地动山摇的声响时,屋里突然停电。他赶紧跑到大门外,在一个紧连着一个闪电的照射下,终于清楚地看到一波高过一波的洪水从山谷口奔泻而下,冲向下游的村庄。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吓坏了,但我没有慌乱。”许是当兵时训练有素,许是曾经参加唐山大地震救援的经验,尚明回去落下山洞内的仪器闸刀,穿好衣服后手脚并用,爬上屋后的那座阻挡了洪水的山体。

  他清楚地记得洪水来势最猛的时候是23时40分,当晚他还将这一时间用铅笔记在了台历上。

  尚明所在的地震台背后的山体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洪水转了个弯,在对面的山体上冲击着,后面的浪一个高过一个,“那情景非常可怕”。

  生态悲剧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舟曲县城中心区域,顺着泥石流的痕迹走进三眼峪沟,记者看到的是一条宽约300—600米,厚度达3—7米的泥石流堆积层,而这些沙石下方则是北街村和月圆村人原来密集的居所。

  河道里,到处是被洪水冲下来的两三间房屋大小的巨石。不少巨石露出泥石流的部分就高达5—7米,长度约3—8米,宽度约2—5米。

  三眼峪沟整个山口收缩为约50米左右的口子,两边的泥石流印迹高达10米以上,两边高大的山体留下明显被洪水冲刷流失的痕迹,一些地方的山体可以看到整体塌方的痕迹。整个山谷看不到任何乔木。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洪水全是从后山下来的,村里地面还没有湿透呢……”与月圆村只有一条5米左右河道之隔的三眼村村民杨志生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痛心地说,“上世纪70年代三眼峪沟北山的林木还非常茂盛,但从那时开始当地村民大肆乱砍滥伐,不到30年时间山上的林木所剩无几。”

  舟曲县地震局工作人员尚明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林木损毁最严重的时期。当时,一度出现盗采者打伤护林人员的事件,而这件事直接招致林场撤掉了设在大峪口护林站,肇事者也因此被判刑。

  尽管林场于2000年又设立了护林站,但村民砍伐灌木作为燃料的习惯至今没有改变。

  70岁高龄的舟曲县政府地方史志办续卷主编裴卷举老人认为,很大程度上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是导致此次泥石流悲剧的最大原因。

  对于此次灾难,记者采访的十余位村民都有意无意地流露出灾害源自“林木被大量砍伐,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反思意识。

  罗家峪沟河道中的楼盘

  罗家峪沟居住着罗家峪村和瓦场村两个行政村和春长村村民。尽管同样遭受了泥石流的袭击,但受害人数相对很少。

  “罗家峪沟的死亡人数本来可以比现在还少的,但由于河道里乱建房屋,那些河道中居住着的人几乎全部遇难,而且由于楼房影响洪水的排泄,造成两边的村民受害。”55岁的春长村民王生生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顺着老王手指方向的河道中央位置,记者看到不到5米宽河坝边上,耸立着3栋楼房。

  记者踩着泥泞走近这些河道里修建楼房的地方,这里已然聚集了100余人。一栋一半已经被齐刷刷冲毁的7层楼房旁边,一辆挖掘机在作业。

  据附近居民说,泥石流来临后,这栋楼所有住户都到六楼一户人家,但后来洪水将楼房的一半齐齐切割掉,很多人都掉了下来,只有不到2平方米角落里的3个大人和两个小孩很幸运地躲到天亮,被武警中队的人救了出去。

  村民告诉记者,旁边另外一座7层楼房全部倒塌,被泥石流冲走了。而对面新开发的临河堤而建还未完工的一栋楼房,开发商是浙江一个老板,搞建设的是个武都区老板,因为住在河道边的帐篷里,被泥石流卷走,一起遇难的还有这位老板的女儿。

  搜救力度加大

  10日一早,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现场,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两个泥石流爆发点的搜救工作全面展开。许多军人、武警及各相关单位救援队,相继在各个搜救点全面展开清理挖掘。

  据了解,这两个泥石流爆发点均在舟曲县城关镇境内。三眼峪沟被泥石流袭击的有三眼峪村、月圆村、北关村、北街村和东街村共5个行政村村,罗家峪沟有罗家峪村和瓦场村两个行政村。

  “今天已经是灾难发生第3天,根据以往经验分析,发现生还者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成都消防特警中队一位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顺着搜救现场向泥石流上游进发,记者不时看到有遇难者遗体被挖掘出来。不少当地志愿者也加入救援行列,失去亲人的生还者忍着悲痛与救援人员一起进行挖掘清理工作。记者看到防疫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全面消毒工作,医务人员在现场分发药品,并对一些受伤者进行简单包扎处理。

  600年前的泄洪通道——水门首次被淹

  “600年前,先祖们在建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了防洪工程。”裴卷举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8月7日,我还专门到南水门看了一趟,可惜我没有拍下照片。”

  这位老人说,舟曲古城叫西固城,于明朝洪武3年开始修筑,5年后建成。那时候老祖先就在城的南北各修建了一座兼备抵御外侮的防洪工程——水门。

  水门,呈拱形。用石条修筑而成,高约5米多,宽6米多。城南北各一道。顶部和底部凿有石窝,有外敌来犯,可在石窝内插上粗大的木头,敌无法进入城内。

  遗憾的是,此次特大泥石流灾害彻底淹没了水门。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