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全国多地发生婴儿性早熟现象 疑与奶粉有关 > 最新消息

今日观察:会诊“早熟”女婴 要解决信息不对称

来源:央视网
2010年08月11日12:32

  CCTV2《今日观察》:

  会诊“早熟”女婴

  近来,一些媒体有关湖北女婴可能服用了某品牌的奶粉,疑似导致性早熟的新闻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热点。针对这起事件,卫生部发言人在8月10日例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已经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调查处理,分析女婴患病的原因,结果将尽快向社会公布。奶粉疑似婴儿“性早熟”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专家、企业、主管部门多方的参与,能不能早日揭开事件的面纱?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张鸿共同评论。

  卫生部将对湖北三女婴展开会诊,调查患病原因,检测奶粉样品。

  邓海华:已抽取样品 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据我们了解,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抽取该品牌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组织医学临床专家对涉及到的女婴进行临床会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女婴患病与食用奶粉之间的关联。

  邓海华:奶粉里不应检出雌激素类物质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

  我也向专家了解了,在奶粉里是不应该检出雌激素类物质的,在世界上也没有,它不是列入标准的,就跟三聚氰氨一样是不允许有的,所以它不是标准的。现在农业部门正在提供这方面的检测的方法,湖北有关方面正在抓紧做这方面的工作,一有结果就会向社会公布。

  张鸿: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不应该在奶粉中检测出激素”的回应特别关键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其实针对的就是普通消费者最关注的几个话题:第一,这奶粉里到底有没有激素?8月9日有消息说农业部现在已经向湖北提供了检测的方法。卫生部门也开始让湖北的相关部门开始核查到底有没有。第二,即使有激素,那么和“性早熟”是不是有关系?这就需要卫生专家和医生的会诊,还有流行病学的核查,未来可能也会有结果。第三,是否激素在奶粉里,并不是一个强制性检测的项目,可能是漏网之鱼?在卫生部的回应里,它可能不强制性检测,但是有标准。比如08年国家制订实施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在养牛的一系列环境当中,如果要是用了兽药,那就要控制,然后还有农业部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的限量,在这个限量里就包含了激素的检测,所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的最后一句话特别关键:“不应该在奶粉中检测出激素”,这个就回应了我们最关注的一些话题。

  向松祚:在权威科学部门没有作出明确结论之前 我们不能轻易的认定就是配方奶粉导致了婴儿的“性早熟”

  (《今日观察》评论员)

  8月10日早晨的新闻发布会除了卫生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外,还有乳制品行业的专家,此次的新闻发布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就是这个事件到今天为止,所传达出来的这些证据,并不足以表明配方奶粉一定会导致幼儿的“性早熟”,这二者之间现在还不能划等号。

  原因是大致这样:第一就是什么是“性早熟”?一类是假性的“性早熟”;一类是真性的“性早熟”。假性的“性早熟”在全世界会有零星的个案出现,比例大约是千分之一到二,一旦出现以后,最多过半年就会自动就会消失掉。真性的“性早熟”是因为激素引起的。第二,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真性和假性的“性早熟”?现在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所以此次新闻发布会要传达的信息,就是要公众对这个事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在权威的科学部门对这个事情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之前,我们不能轻易的下结论,认为一定是配方奶粉导致了婴儿的“性早熟”。

  张鸿:对于此次事件公众众说纷纭 太多疑团亟待解开

  (《今日观察》评论员)

  8月9日,新华社的报道调查的标题是“众说纷纭”,就是在众说纷纭之中,这个事越滚越大,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说法,而且坦率的说,大家确实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因为我们早08年刚刚经历了三聚氰氨的事件。

  在此次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疑团。第一,此次事件和三聚氰氨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不能找到企业主加进激素的动机,到底是哪个环节会加这个东西?第二,当中还有关于公共食品安全的一个话题被扯了出来,就是有家长拿着自己买的奶粉去相关部门检测,但相关部门表示不接受个人的检测。从检测部门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当个人发现一种食品可能有安全隐患的时候,到哪里去找一个官方认可的检测的办法,所以其实它是一个我们关注的食品安全的问题,现在又正好在敏感的奶粉行业里,所以关注度越滚越大。

  向松祚:公众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要在高度的关注中保持冷静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整个事件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婴儿“宝宝”;一个是“奶粉”。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那么凡是涉及到小孩的事,都是最大的事情,尽管这个事情目前已经引起了非常高度的关注,但第一,在权威部门没有结论之前,我们不要过早的对这个事下结论。究竟这是不是真正的“性早熟”,是不是这个奶粉引起了“性早熟”?我们都不能轻易的下结论。既然权威部门没有结论,我们也没必要恐慌,我们必须要等到结论出来以后,再来判断这个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过早的下结论,所伤害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它可能伤害到整个一个行业,而且这种伤害一旦造成以后,在短时间之内很难弥补,所以大家更应该在这高度关注的过程中,考虑怎样冷静。

  养殖、收购、生产、进口,环环相扣,控制兽药残留,杜绝激素出现。

  王丁棉:保证乳制品行业的安全发展要从源头抓起 监管是质量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乳品行业资深人士)

  要保证整个乳制品,甚至整个行业的安全发展,首先要从源头抓起。现在我们只要生产结果,不讲究生产过程的控制,不讲究生产过程的加工工艺,比如说杀菌用的温度,现在是要多高有多高,传统巴氏奶是72度到85度左右,而我们现在是105度,120度左右,业内称为“超巴奶”。还有一个,监管是质量保障最后一道防线。

  张鸿: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增加检测 把源头给堵住

  (《今日观察》评论员)

  奶粉的生产环节特别长,产业链很长,涉及的管理部门有农业部、质监、卫生、工商等众多的部委。从最前端的养殖环节开始,然后有生鲜乳的收购环节,接下来开始生产,销售,如果原料是进口的,那么还要检验检疫。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表示有相关的条例来制止,控制激素,包括兽药的含量。但问题是怎么控制?因为据行内专家表示,激素的检测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得到的,甚至在全国的很多省份都没法做这个检测,所以它是一个特别大、特别精细的一个事情,我们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增加检测。把源头给堵住,才能保证到最后生产奶粉的环节,它是安全的。

  向松祚:科学认识“性早熟”成因

  (《今日观察》评论员)

  第一,这个事件里最关注的一个关键词是“性早熟”,如果婴幼儿真的出现了真性的“性早熟”,会影响她未来的成长和发育。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其实某些家长有点担忧过度,这其实没必要,因为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性早熟”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而且有一部分是假性,它会自动的会痊愈,会消失掉。

  第二,我们要怎样科学的去认识“性早熟”的过程?因为导致“性早熟”的原因非常复杂,亚洲儿科营养联盟的主席丁忠夷表示,导致性早熟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确认食物里确实含有一些激素;其次是母体吃了加了激素催养大的动物的肉,这样激素也会带过来,有一些营养品,被注射了激素等等;再者就是现在垃圾食品很多,垃圾食品也会导致性早熟。在发达国家有科学的证据。过度的吃垃圾食品的小孩会导致“性早熟”现象;最后就是一种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现在电视剧、网络游戏等等。

  这个事件出来之后,尽管我们现在不能直接把它跟配方奶粉完全划等号,但是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广大的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公众来关心这个事情,大家要共同的来防止孩子出现“性早熟”的现象,。

  张鸿:乳制品企业应尽快的让大家了解真相 并让大家感觉到企业的诚意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联想了最近发生的几起关于企业产品安全的一些事件,包括某快餐连锁企业的食品问题,某洗发水品牌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问题,包括今天的奶粉事件,我发现很多企业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候,第一反映就是有人要陷害,然后会出一个公告,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任何问题,也没有违反政府的什么政策,摆出一幅清者自清的姿态。

  其实只要发生了这种事件,那么无论对消费者来讲,还是对企业来讲都是有伤害的,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对你的伤害是更大的,因为企业产品短期的销量一定是迅速下降的。现在奶粉企业的销量下降了,股票价格也跌了20%多。所以企业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和消费者站在一头,帮助消费者去检测机构申请检测,第一能尽快的让大家了解真相,第二能让大家感觉到企业的诚意。

  向松祚:要解决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问题,对消费者来讲,是信息不对称的。因为老百姓很少能知道个中原因的,所以我们的权威部门能够更加快捷,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消除大家的疑虑。现在有的是科学的原因,有的是现在位我们技术的手段还跟不上,但未来我们在这个方面确实需要改进,要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2:25-22:55)

(责任编辑:郑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