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预衡教授
郭预衡作品《中国散文史》
本报讯 (记者张弘)2010年8月4日晚,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前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预衡因病逝世,享年90岁。前日,郭预衡遗体告别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兰花厅举行,数十位白发弟子送别了恩师。郭预衡著有《中国散文史》三大卷,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空白。
学生、友人一起送别
郭预衡先生从教半个多世纪,弟子近万,他的学生如今不少也年过八旬。在当天的遗体告别式上,一些很少出门,两鬓斑白的学生如邓魁英、林横方、刘忠敏等人都去送别了恩师。
与此同时,郭预衡的多位学生、友人、后辈纷纷著文纪念郭预衡。著名学者童庆炳1955年成为郭预衡的学生,“当时郭先生给我们讲的多是古典散文。他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真正地做到了如数家珍、烂熟于心的地步。特别是讲韩愈和柳宗元的为人和为文,他讲得特别深入,给我们的教益很多,启发很大。由于他是我们的授课老师,所以我留校任教后,也就很快熟识起来。郭预衡先生为人和治学两个方面都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熊宪光1978年成为郭预衡弟子,他撰文回忆说,郭预衡先生为人为学,求实求真,十余年前,郭先生曾撰《做人和做学问》一文检讨平生,说自己“少年时期,有十几年太幼稚;青年时期,有十几年太骄傲;中年以后,直到如今,又有几十年太糊涂。”熊宪光为郭预衡敬献的挽联是,“传薪续火撰皇皇巨著,丰碑永在众皆仰;树蕙滋蘭育济济英才,典范长留世共钦。”
填文学史研究空白
郭预衡教授是直隶(今河北)玉田人。1920年11月生,郭预衡1941年进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受业于余嘉锡、沈兼士、赵万里、刘盼遂、孙楷第、顾随等文史大家,毕业后任余嘉锡先生的助教,同时被史学大师陈垣先生破格录取为史学研究生。国学大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顾随先生曾在日记中对郭预衡有较高评价:“日文英文俱有根底,勤学深思,辅大校友中不可多得之才。”新中国成立后,郭预衡历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文艺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77年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出题人就是郭预衡教授。
在学术研究上,郭预衡称自己“平生为学,服膺鲁迅”,他在散文研究方面贡献突出,素为学界推崇。他以一人之力,花费19年完成了160万字的《中国散文史》三大卷,学界称其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空白。此外,他还著有《中国散文史长编》(上、下册)《历代散文史话》等,并与人合编《历代散文选》。除此之外,郭预衡书法造诣很深,并为本报书评周刊“科举百年祭”专刊题字。民俗学泰斗,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钟敬文先生生前曾撰联赠郭先生:“联语挥毫,辛勤常代我;散文有史,创建首推君。”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