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郭远明 齐海山 吴植)中国前段时间持续的流域性大洪水,对一些粮食主产区影响巨大,给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带来了粮食安全的挑战。如今,中国各粮食主产区正在克服气候、大量农田被洪水冲毁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力保秋粮稳产增产。
今年6月份以来,广西、江西等南方省份发生特大洪水;7月中下旬以来,长江中上游和东北松花江流域出现大洪水,这些洪灾区都是中国南方和东北的主要粮食产区。
湖北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湖北省农业厅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省17个市州98个县市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499万亩,重灾和绝收437万亩。这是湖北自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农业受损最严重的一次。
6月中旬开始的特大洪灾让江西成为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上千万人受灾,经济损失严重。江西省农业厅统计,今年江西省早稻减产,早稻产量约为149亿斤,减产13亿斤,减幅8.7%。
而在中国东北的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暴雨洪水给秋粮生产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不仅很多农田被毁,更有不少农田出现渍涝现象,农田积水严重,给秋季粮食丰收预期蒙上一层阴影。由于目前吉林省玉米正处于扬花授粉期,多雨的天气也容易造成一定的减产。截至3日,吉林省洪灾共造成1881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373.5万亩。
今年中国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取决于秋粮。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农业部当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迅速抓好政策措施落实,认真做好当前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努力夺取秋粮丰收和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针对当前秋粮生产面临的问题,国务院及时出台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双季晚稻主产区和东北地区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并进一步完善促进水稻生产和支持秋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农业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将进一步部署落实。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在继续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确保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快速落实到位、补贴资金兑现到户,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和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前,中国各个粮食主产区都已行动起来,确保秋粮生产的稳定甚至增产。江西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说,今年江西粮食生产目标是早稻损失晚稻补。从6月底开始,江西省就动员起来,全力扶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灾后恢复生产。江西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每亩农田补贴20-40元的标准,免费为重灾区的农民翻耕绝收农田,提供种苗;调集3000多台大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帮助重灾区进行灾后农业粮食生产的恢复工作。
通过努力,截至4日,江西省已完成二季晚稻栽插2304万亩,占预计总面积的93%。预计,江西全省二季晚稻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40多万亩,这可有效减少因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确保今年粮食不大减产甚至不减产。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分析认为,目前,各地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农田后期管理,尽量减少损失,在中晚稻上确保粮食丰收。目前,江西已迅速组织1万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每名技术人员负责2000亩以上晚稻的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简单改造水毁农田,以栽种花生、茭白等喜沙喜水的农作物。
由辽宁省农委、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组成的14个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9日正式出发,分赴各市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专家们将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农村开展巡回技术指导,针对各地受灾程度和种植模式,制定抗灾保秋粮技术方案。
此次农业专家将以保障秋粮抗灾夺丰收为目标,以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的形式,重点围绕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进行技术指导,重点做好农业灾后生产恢复和秋粮生产的田间管理。针对受灾程度、种植模式、农时季节不同,研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有针对性的抗灾保秋粮技术方案。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