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15日播出节目“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别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而据甘肃舟曲抗洪抢险指挥部的统计,截至8月13日16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156人遇难,588人失踪。过去的这六天里,灾区百姓如何度过了充满危险和艰难的时刻?来看看记者在舟曲的报道。
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受灾群众安置地之一的舟曲三中,在一顶帐篷里,我们遇到了这个小姑娘。她叫杨小娟,今年15岁,是甘肃省舟曲县一名初三的学生,原本正在放暑假。然而8月8日凌晨,一场泥石流却突然打乱了她正常的生活。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记者: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
杨晓娟:我爸妈就在楼下睡觉,然后听见有喊好像是着火了,然后我妈就出来,拿了个盆子,然后就跑到门边那去,结果一看有水,准备堵呢,没办法堵了,然后就冲上去,冲上去之后我就醒来了,醒来之后就把孩子先抱上去。
记者:说的孩子是你的(什么人)
杨晓娟:弟弟。
记者:多大?
杨晓娟:11个月。然后就抱到楼上,再下来的时候,水就特别深了,我奶奶还没出来,就进去带我奶奶,然后我拉不动了嘛,然后我爸下来了,然后就带上去了,带上去之后,我们全家都跑到房上,房顶上,然后那个时候修房的人就把梯子放在房上面了,然后就,旁边邻居家是是新修的房子,就把房顶上的梯子搭在上面,就跑到对面的楼上。
记者:当时的房顶上有多少人?
杨晓娟:有十几个,旁边的都跑那儿了。
晓娟告诉我们,泥石流发生的那个夜晚并不喧闹,她和大人们站在楼顶上,看着水夹杂着泥土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但是却无能为力,人们都一直默默地等待着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杨晓娟:就坐那儿,就坐在那儿呆着。
晓娟所在的舟曲县曾经被称为“陇上小江南”,这是西北地区气候环境相对比较好的地方,这里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呢?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黎志恒:第一个就是它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第二点就是咱们的“5·12”地震对舟曲的影响是很大的,舟曲是作为一个重灾县城,对山体的破坏也是比较严重的,整个山体松动,“5·12”地震对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山体的松动,使岩体产生严重的不稳定。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咱们这次发生灾害之前,在之前的一段时间,还是比较干旱的,干旱少雨,使咱们这个山体、土体是干缩 。
而造成这一次泥石流最直接原因,是当地连续发生的大暴雨。 有些地方一个小时的降雨量就接近100毫米, 降雨加上大的固体物质,在特殊的地质地貌的条件下,形成了地质灾害。
小娟一家九口人幸运地逃了出来,然而小娟的大姑家却不幸被埋在了废墟底下,而大姑一家里人也生死未卜。就在小娟一家还在楼顶上默默等待的时候,舟曲县的灾情很快便传到了中央。胡锦涛主席在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批示,温总理亲赴灾区指挥救灾。各路救援部队也紧急奔赴灾区,投入到抢险救援的工作当中。
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政委 陈兴发
陈兴发:我们甘肃公安消防总队是8月7(8)号凌晨3时接到信息以后,立即启动了全省跨区域联合作战的方案,总队迅速成立了前线指挥部,立即调动了全省12个支队一级单位的713名官兵,携带92台消防车和前线救援车,携带了10大类2000多件抢险救援器材,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救助。
四川中队阿坝支队战士
记者:请问你们这是什么部队?
四川中队阿坝支队战士:我们是武警部队
记者:你们是哪个支队?
四川中队阿坝支队战士:我们是四川中队阿坝支队,入耳盖(音)我们是第一时间,晚上就赶到灾区。
我们看到,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后,不仅抢险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迅速展开,像小娟这样的灾民也很快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热情援助。为了保证救灾物资转运通道的畅通,舟曲县在临近公路的四个乡镇,设立了4个救灾物资转运点,在县城内设立了3个救灾物资发放点,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那么,杨晓娟和她家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我们再来看看。
就在晓娟和家人在楼顶上彻夜未眠的时候,来自四川、陕西、甘肃、山西等各个地方的公安、消防、武警的救援人员,以及来自全国其他省市的政府救援人员,都在向舟曲县赶来。在等待了几个小时以后,天亮时分,小娟一家看到了前来救援的人,他们一家从楼顶下来,离开自己原来所在的村,往地势更高的山上转移了。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杨晓娟:跑到山上,用木板和绳子搭着就过来了。山上挖的路,就把我们救上去了。
记者:救到山上去了?
杨晓娟:对,山上下来的就去姑姑家了。
记者:在你姑姑家呆了多长时间?
杨晓娟:一天。
记者:呆了一天是吧?
杨晓娟:对。后来就转移到这儿了。
由于泥石流摧毁了上百户房屋,同时又堵塞了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致使县城中心地带上千户房屋被洪水淹没无法居住,许多受灾群众和小娟一样无家可归。在舟曲一中和三中,救援人员分别搭建了上百个临时帐篷,给受灾群众提供住宿的地方。
志愿者(女)
记者:这边一共安置了多少个账篷?
志愿者(女):大概有100多个,只要有地方,就不断的搭建。
记者:在三中那边还有是吗?
志愿者(女):那边还有,那边大概有七八十个帐篷这样子。 志愿者(男)
记者:这边大概搭了多少个账篷?
志愿者(男):大概50个多。一中还有。
记者:这边账篷,我看每个账篷住9-12个人是吗?
志愿者(男):对。
记者:账篷还会运送过来吗?
志愿者(男):正在运送当中。
在泥石流发生的第二天,小娟一家人被安置在了舟曲三中的一个帐篷里。周围的帐篷里住着与小娟一样等待着重返家园的灾民。
灾民
记者:你现在是一家人都在这儿吗?
灾民:对。
记者:你知道整个的账篷大概安置了多少人吗?
灾民:我们这个账篷大概是12个人。
记者:大娘你是什么时候被安置过来的?
灾民:昨天。
记者:这一个账篷大概住多少个人?
灾民:住了9个人。
由于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堵塞了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区供水中断,电力、交通、通讯等遭到严重破坏,米、面、油等严重紧缺,物资供应紧张,小娟和其他受灾群众一样,每天能够在安置点和其他一些救援战免费领到食品和其他的救灾物资。
志愿者
记者:这些水跟食品怎么过来呢?
志愿者:就是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过来的。
记者:都是用车运过来的?
志愿者:都是用车运过来的。
记者:现在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的人民需要吗?
志愿者:应该能满足吧,是暂时的,还需要大量的水和方便食品。
记者:还需要,是吧?这些物资是每天都往这边运是吗?
志愿者:每天都运,那上边有个仓库,这儿没有了,我们就去那儿往下运到这儿来。
记者:你知道大概每天运送多少物资吗?
志愿者:大概1、2000箱吧,这水我们今天拉了三车。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民政部与铁道部启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优先安排运力,从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迅速向灾区调运了大量救灾物资,目前灾区救灾物资充沛。与此同时,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了四项受灾群众救助政策。
据统计,已经有7038顶帐篷、2万床棉被、2000件棉大衣、5000条睡袋、8000张折叠床、4.9万件方便食品、1万斤面粉、5.6万件矿泉水、1万包点心、4.6万个大饼、230台发电机、10万支蜡烛、1万个手电筒等救灾物资运抵舟曲。
舟曲县临近公路的四个乡镇,设立了4个救灾物资转运点;县城内设立了3个救灾物资发放点 ,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由于灾区的清理工作尚未完成,洪水也没有消退,临时安置点便成为了小娟的临时家园。晓娟的家人每天仍然到要上山到泥石流的废墟里去清理家里剩下的东西,同时寻找大姑一家的消息。晓娟便独自一人留在了帐篷里。到了中午,她就担负起给上山的家人准备午饭的任务。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记者:这些饼是你自己家做的,还是领的?
杨晓娟:这大是的自己做的,这是领的。
记者:大饼是你自己做的,然后再送过去?
杨晓娟:嗯。
灾后的第三天,堰塞湖的水位还没有下降,舟曲县城中心地带依然淹没在洪水之中,两岸的直接陆路通道被洪水无情阻断,所以小娟只能绕一个远路去往受灾区域给家人送饭。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记者:你每天来回送饭,大概多长时间?
杨晓娟:两个小时吧。
记者:两个小时,每天送一次?
杨晓娟:对。
记者:累不累?
杨晓娟:不累。
记者跟随送饭的小娟从县城走到山区,沿途记者看到,受到灾情影响,县城里的商店多数都关了门。这家商店就在泥石流损毁的区域的旁边,老板已经开始恢复经营,按照原价出售库存的商品,给救援部队和受灾群众提供必需品。
商店老板
记者:这个店是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商店老板:今天我们把人员都调回来,然后就恢复了。现在官兵优先提供,先是救援官兵,现在普通群众优先,小孩或者是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危重病人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就这点,我们其他的库存都淹掉了,所有的货物都在水里面,只有这个店。
记者:现在这片区域,像这样开张的店还有几家?
商店老板:我们现在是把这个店开开,带领着让大家都开开,这样的话商品就多点,价格也是以前的价格,都是以前电脑上的价格,我们先把市场价格稳定一下,我们要把以前的价格稳定下来,让大家先吃,然后再提供,别的铺子,我们让他尽量的开门。
而部队也在墙上贴出了通知,为受灾群众免费提供救灾物资。
到了小娟家的所在地,我们看到,现场有很多救援部队的官兵和当地群众正在进行抢救挖掘工作,小娟一时间还无法立刻找到家人所在的位置。 而救援人员仍然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救援和清理,已经是灾后第三天,尽管地面的人员万分焦急,但是生命迹象已经越来越微弱。 救援人员
记者:你好,现在救援工作是一个什么情况?
救援人员:现在一共是一个三层的建筑,里面全部塌下去了,人都跑到二楼了,就是中间的一层,我们现在已经刨出了一个尸体
救援人员:救援还是比较缓慢的,失踪人员的位置不清楚,再一个就是下边的工作环境也相当恶劣,所以我们的工作进展就缓慢。
记者:现在进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救援人员:找到七、八十公分就到找到尸体了,下面的人员存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在一处废墟旁,我们碰到了这位陈先生。他住在舟曲县广坝一带,泥石流发生后被洪水困在自己的家中,隔了一天才设法赶到亲人的住所,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情的噩耗
舟曲县灾民 陈先生
陈先生:我们在广坝也出不来,昨天下午两点半以后才救出来一个,救出来以后我们就到这儿寻找亲人,昨天下午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前天下午,昨天早上就把我母亲在那边找出来了。今天再找其他的人,还有5个亲人。
而这位指导员则向记者介绍了这里的详细情况。
甘肃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安宁中队指导员 白龙
白龙:今天早晨8点钟来到这里以后,他们的家人向我们的指挥部求助,说他们一家5口,一共有6口,昨天遗体已经被挖出来,还有一家5口人,这个家庭还是比较惨烈的,有两个人刚刚是从外地回来,从外地回来跟家人团聚,吃完团圆饭以后,灾难就发生了,现在里面埋的还有5个人,有三个大人,其中有两个小孩,是婴儿,一个四个月大,一个6岁大。
得知亲人的噩耗,许多人都忍不住留下了伤痛的泪水。现场的救援部队并没有放弃希望,仍然在努力进行挖掘,寻找可能生还的人员。然而由于已经是灾后的第三天,人员生还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正在这时候,挖掘洞口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救援人员又抢救出了一名幸存的中年男子:
把这名中年男子从死亡线上争夺回来的是来自四川广元的民兵救援队,他告诉记者,就在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时候,他所在四川青川县也有很多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救援人员,前天得知舟曲县受灾的消息,在政府组织下,他们作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能够为临近的舟曲县的群众做事,他们认为这也是他们向曾经救援过青川的人们报恩的一种方式。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民兵
民兵: 我们青川嘛,不远,青川是地震灾区的,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然后进行了处理,处理过后,我们就派专业的人士下去进行了救援,在12点左右,我们顺利救出一位还活着的男性。
民兵:下面的生还就会非常小了,因为我们救他的时候是在楼梯间,很狭窄的一个空间里,上面用土把腿埋了,上面压着楼板,在这种情况下,他生还了。
救援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救援现场我们看到,几辆挖土机正在清理废墟,由于交通受到灾情影响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大型机械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直到9号晚上,大型机械开始作业。
挖掘机工作人员
挖掘机工作人员:这两台都是昨天晚上调过来的,昨天晚上就顺利通过了。
记者:现在有大型机器帮助是不是救援会容易一些?
挖掘机工作人员:对,有大型机器的话,像这个路通了以后,我们就好救援了。
在大型机械的配合下,各路救援部队抓紧时间清理废墟,一方面搜寻被泥石流掩埋的人员,一方面也在为受灾群众挖掘他们来不及带走的财产。
记者:这是抢救出来的财物吗
救援人员
救援人员:对。
在老乡的帮助下,小娟终于找到了自己家人干活的地点,将午饭交给了他们。在这里帮着挖掘的不仅有武警战士,还有从东山赶来的亲戚。这位与小娟交谈的便是她的二伯,而坐在他旁边的则是家人的朋友。这位老乡介绍,由于泥石流发生在半夜,许多人都在睡眠之中被掩埋在废墟里,在泥浆和废墟的包裹中,一些遗体已经无法靠面容来辨认,亲友们只有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才能辨认出自己的亲人。
周曲县灾民
灾民: 在他头下面压了一个手机,手机也不通了,但是把手机卡拿出来以后我们试了,就是我三叔,只能这样确认,
送完饭以后,晓娟又要沿着原路返回帐篷。一路上,晓娟看到现场的救援战士们坐在地上简单地吃点大饼,喝些矿泉水,恢复一下体力便要接着投入到救援工作中。由于场地有限,部队带来的帐篷只能搭建一小部分。许多战士并没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只能自己找地方休息。在这个建筑空地上,一些换班休息的士兵门便在地上铺一张纸壳,直接在上面睡上一觉。
在回去的路上,晓娟碰到了自己的同学, 尽管是在帐篷里生活,晓娟依然在为自己的学业担心。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记者:你现在在家是还在放假是吗?
杨晓娟:五天之后可能还要上课,不然的话,考试就考不好了,就耽误我们学习了。
记者:我看你这里还放着一个课本,是在这里复习是吗?
杨晓娟:嗯,这是九年级上册的,我借的人家的。
记者:借的人家是吧?
杨晓娟:嗯。
记者:你自己的课本已经没有了?
杨晓娟:对。我姑姑家不是上高中吗,然后有书我就借过来了,不然就赶不上了。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1156人遇难,588人失踪。
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已经安置受灾群众9800多人, 舟曲先后共设立了3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搭建帐篷123顶, 利用学校教室等,固定安置了1552人。另外采取投亲靠友等措施,流动安置了8300多人,受灾群众基本得到了安置。
灾难让人失去亲人,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小娟告诉记者,快要开学了,他希望这学期自己仍然能去到好成绩,回报周围的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们看到,一支支抢险救灾队伍、一批批救灾物资、一笔笔救助资金,从全国各地火速汇集灾区一线,为饱受磨难的灾民们带去了最宝贵的支持。而在各种援助里,高科技手段虽然没有现场抢险那么惊心动魄,但在灾后救援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起来看看。
面对着如此大的变故,许多人和小娟一样希望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而救援部队也一直在努力清理废墟,为灾后重建做准备。在舟曲县的灾后救援中,许多科技手段得以应用,为灾后的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画面上的地图便是甘肃省测绘局在灾害发生后利用航空遥感技术拍摄的图像。通过灾情发生前后的影像资料对比,能够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决策的依据。
甘肃省测绘局副局长 苗天宝
苗天宝:就要实现基础设施社会全覆盖,任何地方有,这次你看到我灾前灾后都有,这个没有问题,其他的地方要是再有灾的话,要尽快的像其他地方都要做这种大比例的地形图,这样的话,把这种全省的山山水水,我都装进计算机,下次救灾的时候就可能会好用。
根据苗副局长的介绍, “5·12”地震以后舟曲这个区域便拍摄了高分辨率彩色影像,利用这些影像和数据资料,通过大型计算机建成了当地的虚拟三维环境,从而构建了一个地址灾害管理系统。下一步他们打算将计算机模型覆盖到甘肃全省,通过各部门获取的信息搭建全省的三维模型,这样今后如果发生类似的灾害,便能够及时地为灾后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甘肃省测绘局副局长 苗天宝
记者:觉得这个工作完成大概需要?
苗天宝:这个主要靠我们几个部门的协作,把我们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部门的信息,尽快汇总到一起,我们已经对接了,汇集完了以后,让他的成果数字化,我们地形、地貌已经数字化了,你已经看到了,是一种环境,已经放到那儿了,我们的系统已经建成了,你要填灾是什么状况,如何避让,人怎么走,怎么救灾这些东西都有了,但是灾情的情况,他们调查完以后,我们再放进去,这个系统就形成了。
如果说这些数据为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那么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则是一把降低泥石流危害程度的防护伞。那么究竟泥石流灾害有没有建立一种预警机制呢,为此我们采访了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记者:像类似这种泥石流灾害,有没有一种预报的措施,预报预警的措施?
黎志恒:一般像舟曲县这个地质灾害高发区还是有地质灾害预警的,因为泥石流的灾害预警主要来源于气象预警资料,预警的降雨量,像这个降雨量的预报,如果能够有这个降雨量的话,我们还是能够按照降雨量的预警提出一些级别,相应的级别预警产品。
据黎主任介绍,甘肃舟曲过去一直是泥石流高发地区,历史上经常发生大小不等的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的人畜和房屋造成过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此96年国家曾专门立项对这一地带的地质灾害防治给予支持,97年在山上建立了七道拦挡坝。
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黎志恒:97年修造了七座拦截坝之后,一直到这次发生泥石流灾害之前,基本上就再没有形成过泥石流对县城的危害。当时,这七道拦挡坝是按照这里历史上泥石流危害的严重程度来设计的,而这次舟曲县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其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泥石流灾害。
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黎志恒:这次的泥石流灾害,超出了整个县城的防洪力设计标准,远远超出,也是省气候条件引起,所以作为防洪,在对县城防洪标准地质灾害的泥石流坝的设计,这次泥石流,原有的泥石流坝是远远挡不住泥石流对它的冲击。
那么,舟曲县这次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何事先没有发布预报呢?黎主任介绍,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当时气象部门发布的信息为陇南地区的整体降雨情况,至于舟曲县城的降雨情况则无法做出精确的估计。泥石流灾害发生当晚,舟曲县的县城里降雨并不大,但是附近山上则发生了罕见的强降雨,而它正是导致这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罪魁祸首。
甘肃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黎志恒
黎志恒:因为气象预警,主要是来源于降雨量,因为整个降雨量的范围很大,像之前咱们得到的降雨量是在陇南地区,大范围,可能有中雨,没有一个具体的降雨量的数据,所以现在预警我们需要的话,专业名词叫地质气象灾害预警,必须要有气象的资料做一个基础过程,主要因素,它是诱因之一,所以才能产生预警比较好的效果。因为现在咱们得到的气象预警资料,是咱们整个陇南地区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地点,所以在预警方面,这次就没有一个预警产品。
据黎主任介绍,泥石流的灾害预警主要来源于气象预警资料,如果能够提前获得这个地区的降雨量的话,他们便能够按照降雨量的预警级别制定出相应的预警产品。
这次泥石流灾害也为今后的重建工作提供了最新的数据。今后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设计将会充分考虑这次所获取的资料。灾区重建后的防治工程方面将会根据这次灾害作出相应的调整,其灾害防御能力将提高到几百年一遇的水平。
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晓娟还没有想好一个计划,只希望自己的家园能够早日重建。
甘肃省舟曲县初三学生 杨晓娟
记者:接下来生活怎么打算?
杨晓娟:没啥打算。
记者:就在这边等着。
杨晓娟:嗯。我爸说把我们都送到山上去,这儿留一个人都成了。
记者:送到山上哪去?
杨晓娟:东山,老家。
记者:你老家是是东山那边的是吧?
杨晓娟:嗯。
记者:你回去那边学习怎么办啊?
杨晓娟:不知道,要是上课的话就得这边呆着。
记者:上课就要在舟曲呆着是吗?
杨晓娟:嗯,不上课就送上去了。
记者:从东山那边到这边得多远?
杨晓娟:得走半天。
希望不久的将来,小娟能够和舟曲县受灾群众一起重返自己的家园。
我们衷心地希望,晓娟和舟曲县的每个受灾百姓,都能有一个更安全更安心的新家园。天灾不可避免,但我们应该从一次次天灾中吸取防范灾害、减少损失的经验,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如果仅仅从灾难本身看,舟曲爆发特大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有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天候气象等方面的原因。可放到整个防灾减灾体系中,舟曲的这些特殊性却向我们传递出了许多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信息,对舟曲的重建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灾难的损失,生命的消逝,让人痛心,可是走出灾难的希望永远不会消失。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