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首相反省历史获得韩总统赞赏
具有民族和殖民双重历史意义的光化门15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揭牌,由此掀开当天光复65周年纪念活动的序幕。
持续4年闭门修复
在持续4年闭门修复之后,光化门于15日这天正式与韩国民众见面。
光化门是被称为“韩国故宫”的景福宫正门,最初为木质建筑,落成于1395年。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光化门被焚毁。此后,光化门修复工程停停走走,直至19世纪60年代才重新修复完毕。
但没过多少年,日本再度侵入朝鲜半岛,光化门受到严重破坏。1910年日本伊藤博文政府迫使朝鲜政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修建殖民当局总督府,光化门被迁离原址,但在朝鲜战争中被焚毁。1968年,韩国朴正熙政府重建光化门,但大量使用了钢筋水泥等材料。
为恢复光化门的历史原貌,韩国政府经过数年调查论证,于2006年12月4日启动光化门重建工程,恢复木结构光化门,重新打造下落不明的木质匾额。
“我们如今看见光化门又一次伫立在这里,”李明博当天在光化门广场发表讲话说,“光化门曾经被封锁,被忽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一度几近窒息,但我们从未停止为民族独立而努力的步伐。”
4500余人出席活动
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中获得解放,这一天在朝鲜半岛被称为“光复节”。包括韩国政府官员、爱国人士、外交使节、社会精英和普通民众总计4500多人出席了当天的光复65周年纪念活动。
身着一身白色传统服饰的李明博在当天讲话之初,首先赞赏了日本政府在改善对韩关系问题上的积极态度,赞赏日本首相菅直人对历史的反省。
几天前,菅直人发表谈话,首次就1910年至1945年殖民统治向韩国国民表达反省和道歉。
李明博说:“韩日之间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议题,两个国家还需经由实际行动在未来100年开创出崭新的两国关系。”
“两国不该忘记历史,与此同时,也需要共同开创全新的未来。这是首尔与东京必须坚持的方向。”李明博说。
凌朔(新华社专稿)
声音:日本仅有道歉还不够
对于许多年长的韩国人来说,光化门是韩国的标志,是超越了地标意义的民族标志,是“民族之门”。
“我感到很自豪。”一大早从清州赶赴首尔参加仪式的74岁老人朴根水(音译)告诉韩联社记者,“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他们(日本)的高压下,每当日本军人走过,就没有人敢出门。那时候,提到"日本人"连小孩子都不敢哭了。”
当天活动中,崔旺修(音译)的祖父和其他在反殖民统治斗争中死去的人被追封为“独立战士”,致使这位现年79岁的老人获得极大慰藉。
现年38岁的门尚喜(音译)没有经历过殖民年代,但他告诉韩联社记者,自己认为日本应当做得更多,以弥补过去军国主义给其他民族带来的灾难。他说,日本仅有道歉还不够,应当以更多务实的实际行动作为姿态。
“在许多问题上,例如慰安妇问题和被日军掠夺走的珍稀文物归还问题,日本还没有表现出一个伙伴应当表现的诚意。”门尚喜说。(凌朔)
冯武勇(新华社专稿)
反应:日团体游行反对“拜鬼”
据新华社电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和平遗属会全国联络会等市民团体在东京靖国神社附近游行示威,反对日本政界人士参拜靖国神社。
当天,日本和平遗属会全国联络会、全日本学生自治会总联合会等市民团体在靖国神社附近游行,数百名游行民众手持“反省侵略就不能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发动战争的神社”和“遗属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等标语牌,高呼“反对美化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宪法”等口号。
[上一页] [1] [2] |
据中国青年报2010年8月14日报道
在自民党执政期间,1980年铃木善幸任职首相时曾规定“内阁成员须随同首相一起参拜(靖国神社)”。自那之后,每年的“八·一五”,内阁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就成为惯例。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出现的。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曾招致中、韩两国的强烈抗议。
善于作秀的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5年期间,“靖国神社问题”被“发挥”到极致,日本与中、韩等邻国的关系一度陷入冰冻期。随后继任的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从外交大局出发,均未参拜靖国神社,令参拜问题逐渐冷却。但每年仍有一些内阁成员前往参拜。2007年安倍执政期间,有一名内阁成员以个人名义进行参拜。2008年福田执政期间,有3名内阁成员参拜。2009年麻生内阁期间,有一名大臣参拜。[详细]